强监管持续 银行理财市场感受“震荡”
10月19日,在党的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明确表示,十九大以后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郭树清称,今年以来,在防范金融风险、治理银
行业市场乱象方面,银监会按照问题导向原则,确定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监管领域。
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监管层这种“重点关注”所带来的影响。10月14日,银监会发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理财产品增速连续八个月下降,目前降至4%,比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同业理财余额比年初减少2.6万亿元。
数据反映出监管机构对银行理财市场的监管力度。今年以来,银监会推进对 “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和治理十大乱象”(“三三四十”)的检查,在引导银
行业规避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必然也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那么,增速的下降对银
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在银监会进一步释放监管趋严的信号之后,银行理财又应该何去何从?
防范风险 优化结构
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前9个月,共计处罚银
行业金融机构1386家,罚款合计5.55亿元,没收违法所得0.7亿元,罚没金额合计超过2016年的2倍。可见银监会对于加强银
行业监管、维护银
行业稳健运行、提升银
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决心。
在这样的强监管背景下,今年以来,自然出现了银行理财产品增速下降和余额减少的现象。但数量的下降,同时也意味着理财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明显减少。
银行理财业务在今年以来发生的变化,也体现在《中国银
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2017)》之中。根据半年报按投资者类型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的分类中,可以看出,截至今年上半年,一般个人类产品规模最大,占比接近一半,比去年底增加6.85个百分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
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
此外,银
行业在开展理财业务时,也更加倾向于控制风险,偏好发行中低型风险的理财产品。据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
行业发行的风险等级为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68.14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的八成以上。同时,理财资金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资产占投资余额的七成。
打破“刚兑” 转向净值
打破刚兑预期,是银行理财转型的难点所在。一直以来,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往往在预期收益产品出现亏损的时候,拿自己的总体利润进行弥补。如此的“刚性兑付”“潜规则”为银
行业埋下了许多隐患。
央行副行长殷勇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刚性兑付”并不能消除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它只是问题的转移,更为重要的是,“刚性兑付”还会助长人们的不理性行为。“刚性兑付”问题应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要让价格波动去提示我们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投资有风险。
这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平安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郭新忠表示,“刚兑”预期仍未被打破,就意味着没有把风险真正转移出去,意味着银行理财业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而只有把风险真正转出银行母体,才能不受银行表内资产规模的约束,才能在出现问题时不侵蚀到银行资本。
对于如何打破“刚兑”,众多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理财产品的净值型转变是出路所在。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王耀增认为,为了打破“刚兑”,资产管理端要从现在的预期收益性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变,这是保障理财市场向下一个阶段过渡的关键。
按照银监会的定义,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即按照份额发行并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单位份额净值的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类似,为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
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彭向东认为,当银行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转向净值型产品时,银行只收取管理费或者有固定的分成,会促使客户逐渐适应自担风险,让“刚性兑付”的问题也随之解决。
服务实体 践行普惠
银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业贷款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正增长,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金融薄弱领域服务得到增强,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和基础设施
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7%、43.8%和15.8%。与之相对应,服务实体、践行普惠金融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的一个重要趋势。
郭田勇说,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上半年,累计20.93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权益类投资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73.42%,首次超过了70%,增幅为6.51%。
此外,为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压缩产能过剩
行业的信用债余额,仅煤炭开采和相关制造业的信用债余额较年初下降了6.13个百分点,另外增加了小微和“三农”债券。
与之同时,银
行业也更加关注对个体消费者的服务。王耀增表示,相比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针对个体消费者的理财产品门槛较低,这给了商业银行最大的启示就在于普惠的意识。“从普惠的角度去挖掘和服务客户,给客户创造价值,作为运营主体来讲也会得到很大的收益。”
王耀增称,未来,更高端的利用互联网和科技,如智能投资管理、量化投资、技术模型都将运用到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中。互联网和科技在不同层面的银行理财业务中都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央行不久前针对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政策,也为银行理财产品朝着普惠金融方向发力提供了更好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