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与金融服务之间仍存缺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开始登陆A股市场,但刘威认为,中国金融服务体系与新经济市场仍存在缺口,具体体现在定价体系缺失、杠杆缺失,以及信用体系缺失三个方面。
企业定价体系方面,主要体现为主流金融机构对新经济的理解存在不足,导致很多新经济企业价值无法在主流金融服务机构定价体系中被量化。此外,杠杆部分的缺失对整个新经济的规模增长构成了巨大的短板,而信用体系的缺失也导致了新经济企业不可能有太多的融资工具作为选择。
许多传统
行业基本上可以使用市场上所有的金融工具,相比之下,很多新经济创业者一路走到上市基本就是一个不断被稀释股权的过程,付出的代价远高于其他成熟市场主体的融资代价。此外,尚未上市的创业企业主要尚未融资渠道也仅局限为单一的私募股权。
以上三个短板共同限制了新经济的整体规模。据财新联合数联铭品公司(BBD)共同推出的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2017年9月中国的新经济规模占整个经济比重近三成,与整体市场规模相比仍显不足。据统计,传统经济信用债规模达29.68万亿,其中新经济信用债规模仅为3883亿。
随着今年以来IPO常态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IPO越来越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然而,在目前80%的投资者均为散户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监管机构承担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使命,更关注信息披露的合规排查以及持续盈利能力,部分成长型创业企业则并不适合IPO审核标准。
对此,华菁证券董事长,同时也是华兴资本集团的董事长兼CEO包凡指出,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的定价正逐渐起到纠偏作用。可以明显感到,今年以来,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也正在出现微妙变化,从散户向机构投资者的转型趋势日趋凸显。而随着明年A股纳入MSCI指数,预计国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也将推动中国市场的机构化。届时,监管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机构投资者风险自负,投资银行得以站在投资者角度充分挖掘企业核心价值,“最终希望能够看到成长于中国本土市场的新经济巨头最后落地中国资本市场”。
刘威同时指出,投资者结构的去散户化,也对券商真实的销售能力、价值挖掘能力、定价能力以及内核和质控部门的要求日益提高。据刘威介绍,目前华菁证券服务的客户许多来自于新经济的各个细分领域,投行、资管、经纪、
研究四个牌照业务经过一年的铺垫已有序展开。
其中,投
行业务延续了股东华兴资本的一贯风格,一方面关注华兴资本所擅长的TMT、医疗健康,大消费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另一方面借力股东华兴资本跨市场的业务优势形成战略协同,力图成为新经济IPO并购市场的领军券商。目前,华菁证券已实现一定数量的投行储备项目,并有2个IPO项目进入辅导阶段。
人事方面,华菁证券经过一年的团队建设,最终确定原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刘威担任华菁证券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工作;原总经理魏山巍出任常务副总经理,主要分管中后台,即华菁证券的整体运营工作;董事长包凡则负责统筹及协调整体资源。
华菁证券系去年4月批准设立的第二家合资券商,其港资股东是华兴资本附属公司香港万诚证券(持股49%),另外两家内地股东分别是上海光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6.1%)和无锡群兴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