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VC/PE市场10月份募投资遇冷。募资方面,受到“十一”假期影响,10月份基金募资热情不高,开始募集和募集完成基金的数量和融资规模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投资方面,VC/PE市场投资业绩持续回落,势头不比从前,但个别热点行业企业吸金力依旧很强。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政策大力扶持创新企业,积极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由政府引导基金作为LP的子基金在近几年会纷纷成立并进入投资周期,对未来VC/PE的募资环境依然持乐观态度。
互联网和IT行业依旧“吸金”
投中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中国VC/PE市场有38只基金成立并开始募集,有29只基金在10月份完成募集;从规模上看,开始募集基金的目标规模约为275亿美元,募集完成基金规模约为44亿美元,后者为近一年内的最低值。其中,开始募集基金规模环比下降10.42%,募集完成基金规模环比下降81.89%。
投资方面,统计显示,10月份VC市场的投资案例数目和融资规模环比和同比均持续下滑;PE市场案例数量同比和环比均有所回落,但PE市场案例融资规模环比上月有所提升。
具体而言,10月份中国VC市场投资规模为24.32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量为161个,均创下近一年来的最低值。10月份中国PE市场投资规模为57.39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量为40个,后者为近一年内最低值。
投中研究院分析师李惠表示,尽管近一年来VC/PE市场的投资态势不尽如人意,势头不比从前,但10月份表现平平的投资业绩和“十一”假期也不无关系。但从单一案例分析,个别热点行业企业吸金能力依旧很强。
事实上,李惠指的“吸金”行业是互联网和IT行业。据统计,10月份VC/PE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为57个,融资金额达到51.54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9042万美元。I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41个,融资金额近16.84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4106万美元。两个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和融资金额总和占比达到83%和50%。
互金企业热衷海外上市
在资本退出方面,数据显示,19家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共64家VC/PE机构基金实现账面退出。分析人士表示,10月份VC/PE机构IPO退出账面回报金额达到今年新高,但平均账面回报率有显著下降,波动明显。
10月份,中汇金玖参与了2家中企的上市前融资,其他机构均只参与了一家企业的上市发行。从投资标的来看,财通证券和趣店的上市为其背后的投资方带来了丰厚回报。
就中企IPO整体情况而言,10月份全球中企IPO总体回落,其中,发行数量小幅下降,募资规模则出现显著降温。10月份共有4家中企赴美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海外上市热情不减。
“新一届发审委正式上任,审核尺度进一步收紧;另外受‘十一’长假影响,10月份A股发行创本年新低,港股虽持续回温,全球市场仍总体呈现回落态势。”分析人士表示。
10月份共有4家中企海外上市,其中3家来自纳斯达克,1家来自纽交所。值得注意的是,这4家企业有2家均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紧随其后,拍拍贷于11月上旬登陆纽交所。除此之外,融360旗下简普科技也向美国证交会(SEC)递交了招股书。
10月18日,趣店在纽交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9亿美元,成为截至今年10月份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赴美上市中企。趣店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总营收达18.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倍;净利润9.74亿元,远超同期水平。和信贷和拍拍贷的财报数据也显示,今年的营收和利润相比去年大幅增长。
“良好的盈利现状助推了互金企业的海外上市热潮。”分析人士坦言,但互金企业背后隐藏的利率较高、风控缺失、暴力催收等风险及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同样值得警惕。
新一届发审委严把市场准入关
事实上,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业的中心环节,能否顺利退出也是VC/PE机构颇为关心的问题,没有便捷的退出渠道就无法补偿风险资本承担的高风险。但被投资企业今后若要在A股市场IPO上市,拟上市企业将面对新一届发审委的发行审核。
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聘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的公告》称,经证监会2017年第6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决定,共63人被正式聘任为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分别由42名专职委员及21名兼职委员组成。
11月7日,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第35次、第36次发审结果如期公告,过会难度提升符合市场预期,但16.67%的过会率仍然让市场颇感意外。如此低的过会率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有的放矢,将对市场参与各方起到警示、鞭策作用,但是,严审绝非意味着主动压制IPO市场,而是为未来IPO市场更健康发展护航。
在分析人士看来,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后,将延续IPO常态化与发审趋严态势不动摇,进一步加强发行审核力度,提升发行审核质量。从发审委提出的各项问题来看,拟上市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企业的关联交易、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等方面受到了高度关注。
“随着本届发审委对上市公司把关的进一步趋严,未来发生新股业绩变脸的可能性或将显著降低。”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