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凭啥吸引这么多优质公司
企业在港上市能否进入新时代
2017年“新经济”已成为港股关键词,美图、阅文、众安和雷蛇等众多科技公司在港上市,一时吸睛无数。2018年伊始,多家国内独角兽相继准备上市并与港交所传出“绯闻”,包括蚂蚁金服、陆金所、小米、QQ音乐和爱奇艺等。
随着新鲜血液注入,过往香港市场多地产、金融股的“传统”形象似在扭转。随着港交所新政不断,企业在港上市能否进入新时代?香港市场凭借哪些优势能让蚂蚁金服、陆金所这种优质公司选择在港上市?本次我们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
分析。
对于许多新经济公司来说,港交所推出的“同股不同权”政策具有较大吸引力。由于初期资本不足,创业者需要不断向投资人融资,导致其股份不断被稀释,而今年即将落地的“同股不同权”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在上市后仍然拥有重要话语权,有望解决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谋求发展与资本的后顾之忧。随着“同股不同权”落地,未来阿里、京东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也有望进一步推进。
港股市场优势显而易见
对于中国企业家选择香港或美国上市的条件,目前看港股市场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一方面,在港上市比在美上市付出的上市费用更低:根据纽交所公布的数据,上市的企业平均需要支付法务、审计等费用约36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60万元),承销证券佣金费用率平均为6.42%;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需要支付的法务、审计等费用平均约为1050万-1600万元,此外需要再向证券承销商支付1.5%-4.0%的承销费。另一方面,在香港资本利得税收并不收税:上市后股东一般需要获利套现,在美国一年内出售的短期资本利得将按普通收入征税,除身处10%-15%纳税等级的纳税人无需缴纳长期资本利得外,其他纳税人都需要缴纳15%-23.8%不等的资本利得税。相比之下,香港地区对于股东的资本利得部分并不征税。
从流动性层面,中国上市企业赴美上市“吸金”能力有限,只有部分国外投资者以及国内部分QDII基金投资者,国内资金只能望而却步。此外,由于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美股市场给予中国企业的估值通常较低。对比来看,在港上市可以获得海外资金和国内资金的双重照顾,可谓是“鱼和熊掌可兼得”。这得益于2014年以来互联互通市场建立,三年来为港股市场带来6375亿港元净资金流入。目前港股换手率从40%增长为50%,再加上H股全流通试点,A+H的股票流通形式使港股资金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北水南下也持续升温,为港股市场源源不断注入“活水”。本周南下资金热情空前高涨,18日港股通(沪)、港股通(深)总交易量达到240亿港元,是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日成交最高记录。两周以来,港股通总交易量达到1750亿港元,南下资金日均流入28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资金日均流入19.5亿港元,港股通(深)资金日均流入8.7亿港元。因此,拥有内地资金的加持,是企业赴港上市的考量标准之一。
2017年、2018年港交所推出的各项政策如同股不同权、放宽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条件等政策都是吸引优质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