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资产质量预期稳定 银行股集体起舞
低迷许久之后,开始大象起舞的银行股,从个别股票一枝独秀,开始全面开花的集体上扬。
1月23日银行股再次集体大涨,截至收盘,建设银行A股涨8.28%,光大银行涨7.14%,中国银行涨6.36%,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均涨幅超4%,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涨幅超3%。
22日,在3400点上方盘桓许久的沪指,终于突破3500点。这一波行情中,银行股功不可没,而工、建、中、农四大国有行年内平均涨幅达到14.2%以上;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行,年内涨幅也全部超过10%。个别小盘银行股年内的最高涨幅,更是达到了45%左右。
资产质量、业绩改善预期较好,是银行股这一波行情的支撑力量。“总体来看,整个商业银行2018年的资产质量、经营,可能都会稳定向上。”业内人士
分析,随着2018年的经济稳中趋缓,去杠杆、资管新规落地,银行表外业务回表,会促使信贷需求上升,对银行利差、息差有所提升;资产质量好转也有助银行减轻拨备压力。
不过,银
行业隐忧依然存在。保本理财、非标资产回表,会提高银行表内负债成本,同时导致银行部分业务流失,加上强监管的到来,银行部分尚未入表的不良资产也会暴露出来,对银行的经营产生影响。同时,部分银行的资产充足率受此影响有所下降,产生更多融资需求。
多空博弈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
分析,银行股上涨,除了市盈率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资金抱团取暖,但小股票进出不便,大市值的银行股就成为资金的最好目标。
资金因素之外,资产质量、业绩改善预期较好,是银行股这波行情的支撑力量。
“总体来看,整个商业银行2018年的资产质量、经营都会稳定向上,但明年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某银行中高层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该行内部对今年的经济、银行经营环境、利润的判断,都比较乐观。
该人士称,做出这一判断,基于三个逻辑前提:首先,2018年的经济稳中趋缓,促使信贷需求上升。同时,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非标业务将向表内转移,刺激表内融资需求增加;其次,融资需求增减,将对银行利差、息差有所提升;除此,银行的资产质量已经出现好转迹象。
平安证券也认为,从企业端来看,截至2017年10月末,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4.34万亿元,剔除票据后,比年初提升3个百分点;短期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前10个月短期消费贷款增加1.6万亿元,而上年同期仅增长0.5万亿元。
平安证券预计,生息资产略有扩张、息差稳步提升,不良生成延续下降,拨备、计提压力延续减缓,以及监管冲击边际下降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8年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将增长8.5%左右。
这些利好因素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并不等于高枕无忧。平安证券
分析,2018年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主基调不会逆转,MPA(宏观审慎考核)作为双支柱监管体系之一,考核指标及结果运用将更加完善;同业业务继续成为监管重点;资管新规落地,银行资管业务回归“代客理财”。
“非标业务回表,虽然能刺激表内信贷,但也会推升银行的负债成本。”上述银行中高层人士说,在负债端,由于禁止保本理财,迫使银行开发替代产品,或者转入表内。目前来看,结构化存款等产品的资金成本,虽然与理财产品持平或者更低,但仍然明显高于存款,这将侵蚀银行表内利润。
在资产端,金融去杠杆、强监管的指向,主要是针对非标、同业资产。而这些表外资产,虽然部分可以转回表内,但一些资金最终流向房地产等领域的资产,不能全部回表,势必导致银行流失部分业务。尽管融资需求有所回升,但能否支撑银行利润增长,仍是未知之数。
“表内负债成本上升,部分业务流失,会对银行的利润形成双重夹击。”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银行资产质量虽然有所改善,但也不能太乐观。一方面,落后产能、高杠杆企业的信用风险,仍然或继续暴露,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上不时出现的股权质押爆仓、产业基金风险,仍会持续暴露;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也依旧存在。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强监管的到来,银行资产质量可能会加速暴露。1月19日,因为违规向壳公司发放贷款,以掩盖不良贷款,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被罚4.63亿元。更早些时候,江苏、广西、贵州等地的多家银行,也因隐匿不良贷款被处罚。
业内人士认为,强监管将会导致银行部分隐匿的不良贷款暴露,进而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华南某银行人士估计,整个银
行业的不良贷款,可能还有30%没有暴露,还有一些不良贷款已经形成坏账,但尚未进入坏账表内。
银行全方位融资
理财、非标业务回表的影响之一,是银行表内资产、负债规模增加,从而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触发银行融资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7年,仅A股的上市银行,就已经通过定增、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可转债等方式,进行了总规模约6050亿元人民币、10亿美元,总计超过6100亿元的融资。其中,融资最多的光大银行,通过H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方式,共计融资超过960亿元。
而在H股上市的银行中,也至少有7家发行了总额68.13亿美元的境外优先股,以及80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以上合计,上市银行2017年共计融资约达6600亿元人民币。
上市银行的融资刚刚拉开序幕,2017年完成融资计划的银行又将进行新的融资。截至目前,已经披露尚待进行的可转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定增融资的发行规模,合计已经超过3100亿元,其中又以可转债规模最大。
已经披露可转债发行方案的银行中,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发行规模最大,均为500亿元。其次为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分别为400亿元、260亿元。此外,张家港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吴江银行也分别计划发行可转债30亿元、30亿元、20亿元、25亿元,合计金额1765亿元。加上常熟银行已经发行的30亿元,年内银行可转债发行至少将达到1795亿元。
此外,包括上述银行的多家银行,还公布了总计32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发行计划,以及780亿元的优先股、240亿元的定增融资计划。上述合计3220亿元的融资计划,已经达到去年实际融资规模的50%左右。为了抓紧补充资本,部分银行已经使用了定增、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几乎所有融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