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修复需要一些时间 龙头蓝筹正得到低估值支撑
面对全球股市的一轮下挫,市场会在重新思考、修复心态中重树信心,但构建新的趋势需要一些时间。
首先,上证50指数调整至120日均线附近,大体节奏与美股同步。从周一的缩量横盘(较上周缩量近五成)的特征看,也反映出短期机构投资者观望情绪深厚,毕竟当前上证50指数的市盈率水平仅13倍左右,为历史估值波动区间偏低位置。虽然低估值不等于就会上涨,但继续大规模沽空的话,也需要找到更有说服力的理由。短期看,只要美股不进一步扩大跌势,以上证50指数为代表的龙头蓝筹股至少也会有一轮反弹行情。
再看美股。持续9年的上涨,基于历史估值比较,估值压力显而易见。据大跌前高盛的研究,经通胀处理的标普500指数的估值,已进入过去百年来平均估值百分位90%。加上受减税的利好刺激,一轮加速上涨进一步加大这种估值偏离,从而引发大幅调整。上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已在中长期均线(120日至250日)附近获得多头的强烈反扑。我们都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驱动美股以及美国经济的,就是依靠一批原创颠覆性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也诞生了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为首的新生代大蓝筹。本质上讲,这正是技术创新引领的新增长周期,也是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动周期形成的原因。从新产业驱动角度,为期十年左右的技术创新(以信息技术或互联网+为代表)渐遇瓶颈,像iPhoneX的销售量就显著低于预期。这也是制约股市估值进一步上升的根源。
因此,决定估值打破瓶颈的因素,依然来自技术创新。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才是支撑全球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的根本动力。可喜的是,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在内,一系列的颠覆技术产业化继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像电动汽车、智能(自动)驾驶、肿瘤细胞免疫疗法(CAR-T),“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发射、5G建设,以及大数据、云/人工智能的应用等。这些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
我国已提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资本市场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上交所表示,要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上市公司;深交所提出,要扩大创业板包容性:国家发改委明确,今年要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有利于“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或许正是这样的新产业思考,在上周市场一片恐慌抛售的时候,一批中小市值龙头成长股持续逆势上涨或拒绝跟随杀跌,像美亚柏科、天源迪科、东方国信、易华录、上海钢联、天永智能、视觉中国等,它们共同特征就是持续三年调整,市销率(PS)普遍进入10倍以下,涉及大数据、金融科技、新零售、新文化、新娱乐、健康服务、新材料等。到本周一,创业板综指大涨3%,受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大幅增长刺激,动力电池材料联动上涨,不同于大幅上涨后的联动(通常为顶部特征),这一次,是经历4个多月大幅调整后的联动,为强烈的逆转技术信号,估值也相对合理。
总体而言,大市值龙头蓝筹一轮集体补跌之后,正在得到低估值的支撑。而中小市值成长股已形成局部性回暖,将步入一轮较为复杂的修复行情。无问大盘小盘,关注盈利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