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中国式“双峰”监管:央行草拟法规 银保负责执行

为防患金融风险,填补监管空白,中国央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多家媒体提到,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性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均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新组建的中国银保监会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由此一来,拟定法律法规的职责归于央行,银保监会负责执行监管。
 
央行金融监管地位上升的模式,与英国经验有相似之处。金融危机过后,英国将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区分开来,英国央行开始通过下属的审慎监管局,在金融监管中负责宏观审慎监管。
 
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9日在回应相关问题时,也提到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双峰”监管体制的借鉴。周小川提到,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是弥补金融监管的空白,二是增强金融规则的制定。人民银行要牵头,“增强各个金融机构特别是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提高协调的效率”。
 
随着融资渠道多元化,金融机构利用监管空白套利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弊端渐现。央行牵头金融监管的这一趋势,近年来已经较为明显:
 
2016年起,央行将原有的微观监管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自那以来,央行的职责就开始逐渐扩大到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017年年初,央行提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这一框架在十九大正式被写入中央文件。
 
2017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下,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2018年3月,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性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主要负责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英国撤销了原本单一的混业监管机构,对英国财政部负责的金融服务局(FSA)。FSA的职能被分拆为审慎监管局(PRA),以及金融行为监管局(FCA)。
 
审慎监管局是英国央行的附属机构,行为监管局则对英国财政部和议会负责。
 
中国方面,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都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仍是国务院组成部门。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此前提到,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之间分工明确。
 
目前的报道显示,中国银保监会的“重要性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拟定职责,均归于央行。中国央行相当于接手银保领域的审慎监管,而银保监会本身,则类似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但重要法规的制定仍由央行完成。
 
孙国峰此前提到,缓解监管缺失、增进分业监管的协调,有必要统一微观审慎监管。此次业务交集更多的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一定程度上对应了这一统一,“一行三会”自此转为“一行两会”。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