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高成本高负债 面临资金筹措难题
自2013年银监会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以来,相关企业数量猛增,银行系成为绝对主力。截至今年4月3日,已有包括招联、马上、苏宁、中邮、海尔、中原等6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披露2017年业绩,全年合计净利润超过21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消费金融在严监管下,简单粗暴地跑马圈地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市场回归有序以后,之前存在的多头借贷和借新还旧将被强约束,整体市场将缩减20%,消费金融
行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
不过业绩亮眼难掩当前消费金融公司高成本高负债隐忧。
数据风控严防不良
消费金融公司面对的客户往往是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客群,由于这部分人通常缺乏征信信息,尤其是在“现金贷”野蛮发展期,“多头借贷”猖獗,导致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家非持牌机构不良率上升。
当前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并未公布不良情况,但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去年年末其不良贷款率低于1.74%的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数据风控正是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应对不良的“杀手锏”。相关负责人介绍,导致现金贷不良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信用风险,二是欺诈风险。为此,招联搭建了“风云”风控系统,用互联网大数据深度挖掘,根据不同风险、不同场景,对客户进行智能分级、自动校验、模型评分,通过抓取用户的社交行为及第三方征信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短短几秒内建立客户风险画像,几分钟就能准确评估用户的资产质量,并能对欺诈、伪冒、套现等行为进行有效拦截。
面临资金筹措难题
“未来消费金融的工作重点就是防风险。目前监管对金融机构、持牌机构控制杠杆比例的措施已经开始,消费金融高杠杆的问题迟早也会受到影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2018消费金融新趋势”沙龙上预测。
事实上,当前消费金融资产
行业负债规模扩张明显。截至去年年底,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近470亿元,是2016年的2.5倍;总负债423亿元,是2016年的2.6倍。马上消费金融披露的2017年总资产为318亿元,是2016年的4.2倍,净资产27.8亿元,可以推算出负债成本约为290亿元,其累计放款794亿元,是2016年的近10倍。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存款,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接受股东和股东境内子公司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以及资产证券化等5个方面。近两年来,伴随着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与金融监管推进“去杠杆”,社会整体资金水位下降,资金成本上升。
消费金融公司往往面临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价格高企导致的资金筹措难题,使得业务需求难以满足。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同业拆借等业务上,也因成立时间、经营成果等方面有硬性要求,新设立的公司难以在初创期满足审批条件。
因此,增资成了不少公司的选择。仅今年以来,招联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由20亿元增加至28.6亿元、中邮消费金融则将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30亿元,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更顺畅地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