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只是功能性监管改革的一部分
资管新规实施“满月”,资产管理市场有明显变化,这意味着金融监管加速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转变,有助于金融
行业在挤泡沫、防风险中走向规范、健康发展。
在资产管理
行业快速发展的初期,由于监管空白导致资产管理市场监管套利活动频繁、乱象频发,
行业内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资管新规的落地则宣告资产管理领域无序扩张时代结束。同时,向市场宣告金融“强”监管在未来只会发出更强声音。
事实上,资管新规可以看作我国金融监管向功能性监管改革的一部分。伴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金融监管在向功能性监管转变过程中,一系列配套政策需要不断完善。早在去年一系列政策或声音就在不断发出。比如,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也指出,不断强化功能监管,并提出在此基础上提高各监管部门间协调。另外,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未来监管导向是在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方面。
金融监管导向的转变和补齐当下金融监管中的短板并非“一日之功”,无论从短期或中长期来看都需要下“大工夫”。短期来看,需加深大众和机构对金融业务与金融市场的认识,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监管体系改革。业内专家表示,要科学地划分金融业务领域,分专业领域归口实施全业务领域垂直化、一体化、穿透式的专业监管,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从以机构监管为主转向以行为监管为主,相应地划分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范围,调整优化监管资源配置。
从中长期来看,需要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性,以及强化跨部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比如,在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换中,需要形成以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有效融合的监管体系。在加强监管协调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之间的沟通衔接。同时,健全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利于强化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的监控,能更为全面地掌握资金动向以及杠杆情况。
同时,金融监管需要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之间的协调。在业内专家看来,即使从宏观上看,金融体系各项指标良好,但是金融机构大规模资产互持,一家金融机构倒下,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微观审慎也很重要。同时,个体稳健不同于系统稳定,个体理性也会引发集体非理性,微观审慎也需要宏观政策支持。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三者是相互补充的,金融监管时需要三者相协调。
除了补齐监管短板外,金融监管不断强调监管姓“监”的定位,以及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套利成本是必要之举。今年以来证监会以及银保监会接连开出的“天价”罚单,提高了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体现出监管部门坚决出清违法违规乱象,以及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开展业务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