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改善小微、民企金融服务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供需总体平衡,经济运行韧性较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就业稳中向好,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但受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及需求端“几碰头”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报告》指出,面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继续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其中,对于市场关注的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报告》认为这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市场预期不稳定和金融风险偏好下降、融资渠道收窄的反映,部分民营企业陷入债务违约—信贷融资难度加大的负向循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与融资环境变化相互强化。当然,部分民企治理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过度融资投资、过度多元化,也导致企业财务杠杆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此外,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抵押担保、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等体制因素也加剧了民企融资难问题。
《报告》介绍,为对冲市场负面情绪,防止金融部门风险偏好下降与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之间相互加强,企业债务风险过度传染扩散,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按照市场化原则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稳定民企融资,增强市场信心。
经记者梳理,在信贷方面,2018年以来,央行四次实施定向降准,释放资金合计约2.3万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普惠金融,特别是支持增加小微、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信贷投放。
综合运用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提供不同期限流动性,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引导金融机构向小微、民营企业等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将评级不低于AA级的小微、绿色和“三农”债券,以及优质的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范围。6月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00 亿元,10月22日再次增加15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适当放宽支小再贷款申请条件,创新了“先贷后借”的发放模式,健全正向激励机制。2018年前三季度,普惠口径的小微贷款增加约9595亿元,增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6倍,9月末增速为18.1%,比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高约5个百分点。
同时,发挥好宏观审慎评估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财税金融政策共同发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民营企业。央行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新增临时性专项指标,专门用于考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情况,在结构性参数计算中,将考察范围拓展至普惠金融领域。配合财政部
研究出台《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引导银
行业金融机构努力实现小微贷款“两增”要求。
此外,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央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与此同时,积极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督导民营企业规范经营中的作用。
《报告》提出,未来进一步支持改善民企金融服务的措施包括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民企股权融资支持工具,完善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再贷款、再贴现、MLF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
海通证券
分析师姜超认为,这与近日央行行长易纲提到的缓解民企融资难问题的“三支箭”政策组合基本一致,即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综合来看,虽然前期央行增加了流动性投放,但当前融资问题依然突出,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同时进一步采取多种结构性措施,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