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营企业需对症下药
近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银保监会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
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地位,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于激活实体经济、实现经济动能接续和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规定和传统的审查、授信流程所限,民营企业在融资时往往面临流程繁琐、要求过高、成本昂贵等问题。但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并不局限于上述因素,还有其他原因。
目前,僵尸企业、以及产能过剩
行业的企业等主体依旧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对民营企业造成了挤出效应。此外,影子银行的收缩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民企的融资渠道,拉高了融资成本。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必须要引导银行加快从这些浪费了大量贷款的企业中退出,并利用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腾挪信贷资源,有效投放给民营企业。
同时,在加大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时,应注重分类施策。对于遇到临时性困难的企业,避免“一刀切”甚至盲目断贷、抽贷和压贷;对于业绩发展预期良好、但缺乏抵质押资产的企业,应注重改变贷前审查评估的方式方法,降低发贷门槛。
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银行在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仍要顺应市场规律,对于那些经营风险较大、风险识别难度较高的企业,不能放松风险管理的门槛,不能放松审慎经营的理念。
此外,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时,还应注意避免过度融资。近几年因为过度加杠杆导致经营风险的企业较多,在推动银行支持民营企业时应注重“量体裁衣”,放贷不可过紧,但同样不能过于宽松,要保证合理的信贷供给量。
我们认为要在服务民营企业、强化风险管理和获得盈利之间取得平衡,银行要在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的同时,加快角色转变,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帮助企业不断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对企业和所在
行业的经营情况了然于心,和企业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对监管而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要求银行降低对民营企业的放贷门槛,而是要从货币政策、监管引导和支持、银行信贷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的同时,有效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此外,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更加注重实地调研,应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见,找出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病根”,从而真正实现“几家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