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在努力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同时,尽量缩减个人投资者的规模,使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实质性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举错,不仅适用于实体经济领城,也同样适用于虚拟经济领域,如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政策法规、新股、资金和投资者等几个方面共同着力。
从政策法规来看,现存的主要问题有:一、有些已不适应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亟待修改与完善,其中包括《证券法》;二、存在一些缺乏规则的“法外之地”;三、相互之间不协调甚至有矛盾;四、变化频繁,稳定性差,损害了自身的严肃性。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一方面需要全面梳理现存的各项政策法规,该废止的立即废止,该修改的尽快修改,该协调重整的尽力协调重整;另一方面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前瞻性地构建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法规。
从新股来看,我国证券市场以前实行的是审核制,这是一种严格的行政管制手段;然后改为核准制,这种制度虽然管制有所放松,但仍然是一种行政手段。这两种方式实施后都导致新股供应严重不足。新股供不应求引发的一大社会现象就是全民打新,打新成了一门包赚不赔的生意。
这种畸形的新股供给方式已经受到很多人的批评,改变是必然的,根本途径是实施注册制。即将推出的科创板准备采取的就是这一市场化的发行方式。虽然其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观察,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注册制会诱发更多的企业谋求上市,从而彻底改变新股的供求格局,新股将不再是稀缺品。一旦新股供过于求,发行失败就成为可能。应该说,这才是正常的新股市场生态。
从资金来看,我国证券市场现存的最大问题是,市场资金稳定性差,内部结构严重不合理。具体地说,就是短期的、个人的、投机性的资金占比过高;而长期的、机构的、投资性的资金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再从国际化角度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还很不够,境外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规模仍然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近年来一直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鼓励和引导养老金、职业年金等长线资金积极入市;先后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为境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拓展新的渠道,沪伦通也即将开通;进一步提高QFII和RQFII投资额度,让更多的境外资金有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的机会;等等。这些措施引入的都是长期的、投资性资金,一旦其数额达到一定的规模,必将会改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进而使市场有希望由投机市变成投资市。
从投资者来看,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流的市场,他们不仅存量极为可观,而且每一轮牛市都会带来一批新增量;相比之下,机构投资者虽然一段时期以来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从基金业的历史演变就可以看得出来,但从整个市场的占比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相比,差距仍然巨大。
投资者内部结构失衡,很容易导致的两个问题是,投机性强和影响社会稳定。因为个人投资者太多,所以市场在群体情绪化的驱动下,容易表现出较强的投机性;而每个个人投资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投资行为的成败往往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甚至更多的人,因此,市场走势往往会由于这个原因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了有效避免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努力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同时,尽量缩减个人投资者的规模,使投资者内部结构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就成了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其间会有很多阻力,同时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道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不过,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需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只有完成好这几个方面的改革,我国证券市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市场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