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中医药服务走出国门 国际化之路越走越稳

  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在全球的认可度与日俱增,已经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亮丽名片,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国际化稳步推进
 
  “由天士力(36.16 +0.19%,诊股)控股集团创新开发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西医常用药――复方丹参滴丸,于2016年12月份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临床中心顺利完成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三期临床试验,进入数据统计和新药申报准备阶段。复方丹参滴丸由此将成为全球首例完成FDA三期临床试验的中药复方制剂,实现了中药历史性的跨越与突破,首次向世人证实复方中药也可按国际标准作临床评价。”天士力控股集团医疗投资副总经理戴标说。
 
  今年上半年,天士力控股集团和康平医疗集团合作成立的中西医结合现代医疗中心――天士力康平CBD医疗中心在悉尼市宣告落成,这是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首个医疗服务器械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华人社区医疗诊所,为澳大利亚居民提供系列医疗服务、多种语言服务以及中西医融合治疗方式。截至目前,在该医疗中心接受过治疗的病患已达19.8万人次。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透露,截至目前,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截至去年底,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此外,中医药已经积极参与到我国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以降低中医药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
 
  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运营属于复合机制。“在双边政府达成共识后,由双方合作机构共同承担建设,由机构吸引一些企业参与。例如,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和我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建立了中东欧中医中心。”王笑频表示。
 
  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32.55 +0.34%,诊股)集团已在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公司和130家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和养生中心,累计诊疗的患者超过3000万人次。同仁堂商标在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法注册,同仁堂生产线通过日本厚生省、澳大利亚TGA的GMP认证和伊斯兰哈拉认证、以色列洁食认证,为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保障。“同仁堂在海外成功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目标。”北京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丁永玲说。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每年主办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活动,先后赴西班牙、新西兰、泰国等国开展学术交流,旨在推动中医药学与世界各国医药学的合作。
 
  针灸成替代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有61个国家和地区的215个会员团体。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针灸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国际话语权、处于领先地位并有望取得原始创新突破的学科领域之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表示,针灸疗法因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且医疗费用经济,极少有毒副作用,是被世界各国率先接受的传统医学方法,应以针灸为突破口带动中医药“走出去”。
 
  今年8月24日,在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医关怀团为旅欧华侨华人义诊活动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黄石玺将其30多年的经验与技术带到布达佩斯,现场为60多位患者进行火针治疗、针罐疗法,让欧洲各国中医师们领略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截至今年1月底,世界范围内已有38万余名针灸工作者。“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10万多家。针灸的中外传承基地共有6家,涵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刘保延介绍说。
 
  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先后在捷克、马耳他、摩洛哥等国建立海外中医中心,设立美国第一家中医孔子学院,今年又试运行美国中医中心,启动毛里求斯中医中心。特别是与马耳他大学合作举办的马耳他中医中心,举办的“中医针灸与文化”硕士项目首届学生也已经毕业。“5年来,累计派出逾86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旨在推进全球化视野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说。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应充分挖掘展现针灸‘治未病’的优势,在治未病占据主导地位,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在康复疾病中发挥核心作用,还需要推进针灸服务模式的转变,构建‘一针、二灸、三吃药’的医疗服务模式。”刘保延说。
 
  实现零的突破
 
  2009年9月份,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正式成立,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承担秘书处工作。“截至今年11月份,ISO/TC 249已正式独立发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包括一次性无菌使用针灸针、亚洲人参种子种苗、中药重金属检测方法、中药煎煮设备、艾灸器具以及中药编码系统,实现了ISO领域中医药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对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和中医药国际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正在制作的国际标准达49项。”徐建光介绍说。
 
  2014年12月份,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标准化建设委员会也落户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和参与“世中联”国际标准的发展规划和制定及发布工作。目前,国际上与中医药相关的3大国际组织:WHO、ISO、WFCMS及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平台都设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自2003年在北京成立以来也先后发布国际组织标准21部。“其中,‘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对照国际标准’系列相继出台,包括中英、中法、中西、中葡、中意、中俄、中匈、中德、中泰名词术语对照,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得到不少国家行业机构采用,世界各地的一些中医药教育机构将其逐步用于教学,对在世界各地传承中医药学术,提高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的准确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说。
 
  仍面临诸多困难
 
  当前,中医药“走出去”与现代医学互融互通还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文化差异,我们尊崇的‘天人合一’等东方哲学人文观念和西方的思维方式还是不一样;其次是政策和技术壁垒,我们要进入国际市场,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就要适应当地风俗习惯。同时,我们在国际上面临着竞争,包括现代医学的竞争和当地传统医学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拿出更好的服务和更高质量的产品回应质疑。”王笑频说。
 
  针对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不正规的中医药机构以及假冒伪劣的中医师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医药海外声誉的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海外建立示范性的中医诊所来扶正祛邪。同时,通过与政府、民间协会合作,促进国外的立法;通过合作办学、建立示范性的培训中心来帮助他们提高中医师的资质。此外,还委托中国的中医师认证中心制定了一个国际中医师认证制度来规范国际中医师资格,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在国际上,传统医学往往作为现代医学的补充和替代。要增强传统医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关键在于加强传统医学的临床研究,拿出疗效的证据。传统医学目前的大量实践还停留在个体化治疗,如何使个体化治疗更加有把握度,还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把临床的实践数字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传统医学的水平和地位。”刘保延认为。
 
  对此,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发展规划。12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产业链逐步形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