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美东时间上周五(7日)盘前,美国公布的远低于预期的非农数据,进一步提振了市场对 美联储 年内降息的预期。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截至北京时间6月9日11时,美联储在6月19日议息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27.5%,在7月31日的议息会议上至少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升破85%。
也就是说,市场正在大幅押注美联储将在下月底的FOMC会议上降息。那么从历史上看,面对美联储在一个加息周期后的第一次降息,市场会怎么走?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内,美股又是怎样的走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过往的两个降息周期内,美股均陷入了熊市。
上轮从5.25%降到0.5%
公开资料显示,美联储上一轮降息从2007年9月18日开始,当时为了抵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当天降息50个基点。此轮降息周期一共经历了12次降息,从2007年9月18日一直持续到2008年12月16日,利率从5.25%被降到0.50%——直至美联储将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平(ZIRP)。
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在这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降息周期内,标普500指数在316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38.16%,最低距离周期内高点下跌53%。同一时期,道指累计下跌33.42%,最低距离周期内高点下跌47.5%;纳指累计下跌38.42%,最低距离周期内高点下跌54.7%。
金融危机前的上一轮降息周期发生在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后。2001年1月3日,为了抵御互联网泡沫破灭造成的经济下行,美联储当天同样降息50个基点。本轮降息周期从2001年1月3日一直持续到2003年6月25日,利率从6.5%一路被下调至1%。
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在这长达两年半的降息周期内,标普500指数在620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24%,最低触及768.63点,距离周期内高点下跌53%。同一时期,道指累计下跌15.35%,最低触及7197.49点,距离周期内高点下跌44.4%;纳指累计下跌30.07%,最低触及1108.49点,距离周期内高点下跌59.5%。
按照距离高点跌幅超过20%即熊市的定义,在这两段降息周期内,美股均陷入熊市。
不过,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师David Kostin日前在 研报 中表示,标普500指数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始后通常都有高增长。
Kostin通过分析过去35年来美联储7次降息周期后发现,分行业看, 医疗保健 行业在降息周期开始后表现最佳;信息技术行业表现最差。以降息后12个月为限,医疗保健行业增速中值比标普500指数增速高出9个百分点,消费必需品行业次之,跑赢 大盘 8个百分点;信息技术行业则非常低迷,其增速中值比标普500指数增速低了13个百分点。
美联储可能很快会降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目前美联储官员并未明确表示近期会有任何降息计划,但市场已经预计在2020年底前会有四次降息。其实,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去年12月宣布最后一次加息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期望就越来越高。
美联储降息与加息的节奏有明显不同。在对最近的五轮降息周期进行分析后,美银美林发现,美联储往往会迅速采取行动降息,并且在降息周期开始的一年内利率就能达到市场预期水平。此外,该行还发现,美联储通常在降息周期的第一次降息中就会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在过去的五个降息周期中,美联储平均的降息幅度为375个基点、平均持续时长15个月、降息周期第一年内的平均降息幅度为220个基点。
但由于目前美国的政策利率仍然相当低(2.25%~2.50%),而且似乎不希望像欧 央行 或者 日本央行 那样将利率降至零(更不用说低于零的水平),美联储此次的降息可能也会受到诸多限制。正因如此,美银美林预计在即将开始的降息周期内,美联储最终将会把利率降到1%~1.5%的水平。
虽然根据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认为美联储在下月底至少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超过85%,但美银美林预计美联储的官员们将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明美国经济正在放缓,并可能将首次降息推迟到今年9月。
不过,6月3日,美联储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表示,鉴于全球贸易局势以及美国通胀疲弱对经济增长构成的风险不断上升,美国“可能很快”就会降息。
另据第一 财经报道 ,相关人士还对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进行了讨论,相关政策评估预计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未来新政策框架可能将目标瞄准提振就业市场、同时鼓励更高的通胀,并将美联储庞大资产负债表视为其常态工具组合之一。
目前,下一轮资产购买计划QE已经被纳入讨论范围,相关的议题包括,当基准利率像十年前那样降至零,是否需要再跟进大规模购债计划?规则如何制定?是否需要事先承诺购买规模以保证长期利率保持在目标水平?
部分美联储官员认为,下一次购债规模可能会超过十年前的3.5万亿 美元 ,希望通过更强有力的政策或者明确量化宽松的规则,以便让投资者对美联储政策预期有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