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教育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热门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开始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并以此来颠覆传统的课堂学习。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决中国教育资源匮乏、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教育与AI融合发展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要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当人工智能的风口来临,嗅到气息的除了资本,还有一大批的科技或教育企业。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近几年布局了教育行业,并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嫁接到教育领域。
而作为全球领先的终身学习平台,学堂在线一直把技术驱动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云技术开发的学堂在线平台,可以接入各种外部在线评测系统,为学校和各类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学堂在线还积极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到在线教育领域,并开发了自己的机器人助教等产品。
学堂在线总裁李超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如今的学习者一方面已经在使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远不同于20年前;另一方面,他们所面对的是通过互联网逐渐变平的世界,大量信息不对称被打破。李超认为,“AI、深度学习将数据的价值挖掘、放大、精炼,这些技术和理念引领、推动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必将冲击传统的工业化批量生产学习者的模式。传统的学习内容、方法和体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国内,一大批教育创业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发起了对传统行业的挑战。这些公司所倡导的智适应教育,立足于人工智能,能够非常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用户画像,从而给他们做出较好的教学路径规划。
除了最近因人机大战而声名远播的?学教育外,学霸君、猿辅导、流利说等教育企业也都纷纷顺应形势,转型智适应教育。
上海?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栗浩洋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通过跟着?学教育的教学机器人进行学习,90%以上的学生成绩都有显著提升,20%的学生分数提高超过20分。”
通过这场“AI式革命”,栗浩洋发现了传统的“千人一面”教学方式的弊病。他举例道:“比如说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中的平均学习时间是45分钟,但在我们这里最快的孩子7分多钟就能学完,最慢的92分钟。每个学生学完一个知识点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过去老师们‘一刀切’的学习方法,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这种适应性的效果。”
栗浩洋认为,这种“AI式革命”的智适应教育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彻底颠覆了过去传统的教无定法、有教无类的大锅饭式教育模式。
AI教育有待更多探索
2017年或许可以称为中国的AI元年,创业者蜂拥扎堆人工智能。每一个创业者似乎都必须用人工智能才能彰显自己的能力与实力。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在线教育领域有了初步的应用,如图像识别、自适应学习、智能助教等。但李超认为,其和教育的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围绕人工智能开发的内容还不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广泛的连接以及高度的智能化信息处理与应用,让学习变得更有效、更简单。
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然明朗,然而,每一个新事物的成长及被广泛接纳也需要时间。栗浩洋认为,目前“AI”教育最大的困难是认知度的问题,就是家长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认知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外,研发壁垒也是制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栗浩洋谈到,全球人工智能人才非常少,而人工智能教育这个细分领域的人才就更少,懂教学的资深教育专家中,愿意学习和理解人工智能的也非常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磨合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要把这些特级教师、教学专家的思路、原理等抽离出来,用‘AI’的表现方式和学生能够接纳的形式去进行体现和转换,以达到一个最优解法。”
重度垂直成切入口
过去10年,教育培训产业在中国市场迎来一轮发展的井喷期,但主要是以大企业、大资本驱动。而目前“大市场,小公司”的行业现状较为明显。
教育培训行业有自身的发展路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教育企业应注重差异化经营和创新。周成刚认为,一般情况下,较多的教育同行都会在跟随的基础上加入差异化元素,也就是跟随加创新的路径。这不仅会大大提升成功概率,也会带来更大的胜出机会。
目前,有很多中小教育企业通过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模式,取得了突围和破局。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小教育企业来说,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重度垂直是最佳的市场切入口,最容易做出口碑来。未来,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企业才能从单一领域顺利扩展到其他领域。
栗浩洋告诉记者,“当时在整个K12领域里,在六岁到十八岁之间,?学教育只选了初一、初二、初三这三个年龄段,并且只选了英语这一个科目。?学教育花了三年时间去深挖、深攻,直到把英语打通之后才开始扩充到其他的科目,考虑其他的年级。前三年的这种累积给?学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学班率及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