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最近两年,我国科技公司在芯片产业的动作频繁,先是小米自主研发了“澎湃S1”手机芯片,然后展讯也推出14纳米8核64位LTE芯片平台等等。这些举措在芯片技术攻关和投入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业界认为,当下我国芯片产业面临重要窗口期,应充分抓住有利机遇,增强“产业自信”。
近日,芯片设计企业展讯推出了14纳米8核64位LTE芯片平台“SC9861G-1A”,由英特尔代工,开了英特尔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代工芯片的先河。业内认为,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4G移动通讯产品布局上,实现了中高低端的全线覆盖。
在此之前,小米公司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澎湃S1”芯片,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同时具有生产芯片和手机能力的第四家企业。
作为电子产品的心脏,芯片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因此被誉为国家的“工业粮食”。然而,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芯片却需要长期进口。以手机为例,虽然国内手机厂商众多,但目前大多数都需购买国外芯片厂商的产品,不仅增加了手机制造成本,在核心技术上也容易受制于人。
正因为此,在回答为什么要自主研发芯片时,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说:“芯片是整个手机行业的制高点,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就必须在核心技术上有自主权。”为摆脱“芯痛”,早在2014年,小米就提出要拥有自己的芯片。据悉,小米芯片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商用,一共只用了28个月时间,此次发布的澎湃S1是小米首个芯片产品。雷军表示,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从中高端到旗舰级别的芯片产品线。
实际上,国产芯片的历史并不长。1999年,中关村高科技企业中星微电子启动实施国家战略项目“星光中国芯工程”,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开发、设计和产业化,自此开始改写中国无“芯”的历史,不仅突破了芯片设计15大核心技术,还将“中国芯”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应用于苹果、索尼、三星、惠普等国际知名品牌。
2016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投资规模增长了31.1%。在政策、资本的双重驱动下,过去3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生近百起并购整合,包括中芯国际、紫光集团等龙头企业已渐成规模。
展讯通信市场部高级总监张晨光说,“以前,展讯相当一部分芯片业务来自于‘山寨机’。这些年通过技术创新,逐渐在中端芯片市场站稳脚跟,技术优势让产品获得大量市场份额,直接向三星等品牌供货,‘中华酷联’品牌也采用了展讯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