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豆粕市场形势及展望
随着17/18新一市场年度开启,连盘豆粕走出一波稳步攀升的行情。从8月下旬的筑底,到本月初的凌厉拉升,豆粕期现货价格协同上行,截至目前,已经步入年内高位区间。未来一年豆粕行情如何演绎,我们接下来主要从供需基本面和环保政策面两个维度给大家做简短
分析。
首先,供需基本面确立了豆粕期价中长期的运行基调
从需求端来看,受益于我国饲料养殖
行业的飞速发展,豆粕国内消费近年来呈现出刚性增长的态势。最近10年的增长低点出现在13/14年度,我国豆粕国内消费量年比增长4.88%。在此之后的三年,豆粕消费增速介于9.04%-9.55%之间。17/18年度我国豆粕消费预期由6864.6万吨,增至7387万吨,增速在7.61%,略有回落但维持了平稳势头。
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豆粕消费几乎全数靠进口豆压榨而来。在刚刚过去的16/17年度,我国共计进口大豆9349.5万吨,其中榨油用量在8800万吨,如果按78.5%的理论出粕率做一个粗略折算,压榨成豆粕在6908万吨,这与16/17年度我国豆粕的实际产量仅仅存在61.6万吨的缺口。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国豆粕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99.12%。进口豆压榨成粕可以悉数覆盖国内豆粕消费,另外还有很小一部分用于出口。所以说我们
分析豆粕的供应必须着眼全球市场。
全球豆粕供应方面,先来看旧作年度,16/17年度,四大主产国大豆库存消费比均较上年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巴西库存消费比提高了13.73个百分点,阿根廷提高了9.64个百分点。最终,16/17年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上升4.52个百分点,至29.31%。从而奠定了16/17年度Cbot美豆类、包括国内豆粕行情整体偏弱的基调。
始于9月1日的新一市场年度,全球大豆的库存消费比出现显著变化。17/18年度,除了美豆库存消费比自上年度19.84%上涨至21.41%之外,其他三大大豆主产国的库存消费比均出现了拐点,由升转降。其中,17/18年度巴西库存消费比由上年度的55.81%,下滑7.97个百分点,跌幅居前。我国和阿根廷的库存消费比分别较上年削减1.21个百分点和1.14个百分点。大部分主产国的库存去化,导致17/18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较上年下滑0.79个百分点。据此,我们认为,17/18年度,包括国内豆粕在内的全球豆类期价的运行重心都将较16/17年度上移。分阶段来看,由于当前正值美豆上市供应的高峰期,考虑到美豆供应端的沉重压力,豆粕期价在二季度到来之前恐怕难以突破运行区间的上界,下半年南美主导供应的阶段,豆粕市场行情将会更值得期待。
从更短时间来看,当前豆粕市场关注焦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美豆出口销售进展持续偏慢。
从USDA本周公布的出口检验报告可以看到,截至12月7日17/18年美豆出口检验总量为2409万吨,较上年同期(2795万吨)偏少13.8%。其中,美国对中国的累计装运量在1682万吨,上年同期是2092万吨,偏慢两成。造成新季美豆出口至我国缓慢的原因,除了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两点:美豆上市初期遭遇恶劣天气延迟了收割和装运,和中国发放进口豆转基因证书时间延迟。再有就是,南美销售进展缓慢。比如,巴西头号大豆产地马托格罗索州,截至12月11日旧作大豆的销售进度还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水平,17/18年度新豆销售进度在38.62%,较5年同期水平偏低10个百分点。这就导致了南美目前仍有偏多的库存来挤占了美豆的份额。
豆粕市场的另一个关注焦点是,饲料养殖企业的节前备货。截至本周,饲养企业的补库已经基本完成,饲料养殖企业多以消耗前期库存为主,豆粕提货速度较前期放缓。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在7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80.5%。在考虑到国内大豆到港量居高不下,油企榨利良好,开机积极。接下来,不排除豆粕库存缓慢走升。
除了供需基本面,我们还需要关注环保政策对于饲养需求的影响
我国从14年初开始强调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截至16年6月份,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禁养区的划定。依据国务院在15年中发布的“水十条”规定,“在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四个政策节点对于猪周期的影响:14年初、16年中,16年底和17年底。
简单回顾近4年我国生猪存栏量的走势,可以看到,我国生猪存栏量从14年初4.6亿,大幅下滑到目前的3.6亿。产能出清的1亿头生猪,意味着饲料企业损失了1亿头生猪的饲料需求,而且,这部分散养生猪产能出清是不可修复的。这就倒逼生猪养殖
行业进行产业链的纵深整合。16年,我们已经看到大型饲料企业在往下游延伸,今年已有较大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实现了部分产能向东北转移。眼下临近17年年底,政策确定的禁养区禁散的最后期限,考虑到生猪“禁散限散”临近尾声,规模化养殖比重提升,我们认为,后期环保政策对于生猪养殖企业带来的边际效应正由负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