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我国多式联运呈现出迈向“大数据+”的跨越

  近日,2017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大会以“物流连通世界,智慧创新未来”为主题,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家知名物流企业、机构参展参会,集中展示境内外最前沿、最顶尖、最高端的物流装备、技术及物流供应链管理经验。受邀嘉宾主要来自国际知名研究机构、行业领军企业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交通与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协会和企业,他们将共同聚焦智慧物流发展新趋势,探讨如何打造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构建绿色生态圈,推动新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工作,是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为加快推进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国内各地纷纷“革新”多式联运发展战略,呈现出迈向“大数据+”的跨越。
 
  A、“现代物流+金融、互联网、国际化” 青岛港正在“弯道超车”
 
  “青岛港混矿项目是全海区标准最高、质量最优、最畅销的品牌,已经成为业界的标杆。”来港采购标准矿的世纪瑞丰销售部部长王军说。
 
  “上半年,整个青岛港混矿800万吨,全国是2000万吨,我们占将近40%。”青岛港集团前港公司经理杨风广介绍。所谓混矿,就是将不同品位的矿石按照钢厂的标准混合在一起,使其更加符合钢铁厂的要求,是青岛港干散货发展的新业务,在帮助下游钢厂节省环保、设备投入成本的同时延伸了港口服务链。
 
  青岛港的混矿被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称为“董家口标准矿”。
 
  目前,发达国家的集装箱运输链已贯穿海陆空,并催生出结合铁路、公路和水路的多式联运模式,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然而,中国货物运输仍以散货卡车和箱式货车运输为主,集装箱的内陆运输仍处于分段运输阶段,多式联运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综合物流运输体系构建中,作为至关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和领域,青岛港也正致力于发展多式联运,以求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青岛港大力实施“现代物流+金融、互联网、国际化”战略,通过加快布局运营内陆港区,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将优势港航资源要素全方位注入当地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体系中,为内陆腹地广大进出口客户构筑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通道。
 
  截至目前,青岛港共开通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线32条,其中省内班列21条、省外班列7条、过境班列4条,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青岛港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港口首位,2017年有望突破60万标箱、同比劲增50%以上。
 
  在青岛港新旧动能转换的“施工图”上,既有颠覆传统的全自动化码头新军崛起,也有着“互联网战略”植入传统港口业务带来的系列转型与变革,智慧港口形成“雁阵”格局。
 
  自5月11日青岛港前湾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产运营以来,这座自动化码头9个远程操控员承担了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减少操作人员85%,提升作业效率30%。
 
  如今,在青岛港前港公司,通过智能化将生产指挥中心打造为“最强大脑”。1名安全主管、4名理货主管和1名调度主管,每人一台电脑,便可掌控124万平方米作业区域的安全与生产。而在这座码头诞生之前,全世界前10名的集装箱大港,中国占了7个,却没有全自动化码头。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度植入港口传统产业,带来的是管理的转型与效率的提升。生产指挥是装卸公司的核心要素,青岛港理货主管苗钰杰说:“以前市提装车现场指垛至少需要15分钟,现在系统向装载机发送指令仅需2秒钟,市提车通过导航系统也很快到达准确货位。”
 
  全物流环节也通过新兴技术实现了“融通”,集疏运智能运营平台让青岛港青港货运获益匪浅:26家场站进驻、2000多部车辆登陆,平台的集疏港作业量每月达到了50万标箱以上,进口空箱直取率提升到40%以上,车辆重载率提升到50%以上。通过手机APP智能派送作业指令,车辆周转率提高20%以上。
 
  B、加快信息平台数据共享 郑州“联出”物流新速度
 
  今年5月19日,郑州机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上线,实现境内公路、铁路、海港等运输方式与国际航空、境外陆运整个运输链的信息共享,并在郑州机场、自贸试验区、保税园区等区域形成信息联动。
 
  “发展多式联运,各方都意识到了发展信息平台的重要性,都在积极建信息平台,但信息不共享的弊端现在已经非常明显,需要尽快破除。”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说。这一问题在该省的多式联运顶层设计中得到重要体现。
 
  在政府管理方面,郑州省有关部门表示,将尽快研究制定涉及交通、铁路、航空、公安、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的基础公共信息开放清单,有序向企业提供资质资格、认证认可、通关查验、信用评价等综合性、一站式信息服务,实现物流企业信息服务“一网打尽”;在企业发展方面,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涉及多式联运企业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平台,不断释放数据资源红利。
 
  “可以说,在发展多式联运过程中,信息平台的打造相当于植入‘中枢神经’。”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明说,由他们自主开发的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包括订舱信息平台、箱管信息系统、公路物流系统等20多个配套信息系统,目前已实现车、箱、货的全程信息监控。
 
  对货物信息强大的掌控能力,使得中欧班列(郑州))越开越密、越跑越快,同时具备优质服务功能。
 
  除此之外,郑州还表示支持国际陆港把这一功能扩展到中欧班列全程,提出通过“建设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中欧班列全程物流信息交换共享”。
 
  C、多方数据与同平台互联互通 连云港“跑出”高效率
 
  11月29日,一列装载有540吨货物的哈萨克斯坦过境铬铁合金列车停靠在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合作基地,南京海关隶属连云港海关现场工作人员随即开展验封、分流作业,不久后,这批货物换装轮船发往最终目的地日本。
 
  横贯亚欧两大洲的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900多公里,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7个国家。
 
  1992年12月1日,“东方1808”号列车汽笛长鸣,开启了新亚欧大陆桥25年辉煌的运输史,也拉开了连云港海关保障陆桥运输、服务区域发展的序幕。
 
  依托陇海铁路及便捷发达的航线、公路网,连云港口岸多式联运有着悠久的历史,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运货物在这里下船装车,通过新亚欧大陆桥运往中亚和欧洲,中亚的粮食、铁合金等矿产资源在这里下桥上船,运往欧美、日韩。
 
  随着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建成和中欧班列的开通,连云港海关为多式联运货物开辟快速通道,实现海运与新亚欧大陆桥铁路运输的无缝对接,助力中哈基地形成了“前港后站,海路一体”模式。
 
  今年4月28日,江苏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运营,连云港海关为了适应多式联运监管量身定制了多式联运辅助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抓取、自动放行等功能,实现了监管的无纸化、智能化。
 
  连云港海关一直致力于创新优化多式联运监管流程,压缩铁路出口多式联运货物口岸处理时间。自多式联运辅助管理系统以来,经过近半年的不断优化,已实现了与货物代理人、报关企业、铁路、港口、监管场所等多式联运相关参与方关键数据信息的同平台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作业、各环节实时追踪,便利了企业申报与装车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