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更要高效用地
"到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这是首个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文件,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破题之举。1997年设立的杨凌示范区堪称典范,20年来,示范区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近400项,国家科技成果48项,在全国建设的301个推广示范点,每年推广获得收益超过170亿元。
如今,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着眼于长远健康发展,打好"地"基更为关键。
示范区要姓"农"。近年来,一些地方不乏以发展农业之名行房地产开发等改变土地用途之实的现象。每每国家出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利好政策,一些人总能变着法儿从中攫取私利。此次国家设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明确了诸多扶持政策,恐怕有些人又从中嗅到了"捞钱"的味道。设立产业示范区,必须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农地农用,避免示范区跑偏。换句话说,"不管示范区建在什么地方,都不能没有农民,不能没有农业,也不能没有农村"。
示范区要姓"高"。目前,我国共设有杨凌和黄河三角洲2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此次大幅度扩围,当坚持做到"两高":一方面,坚持高标准建设。国家层面,要严把准入关,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做到宁缺毋滥;对地方而言,面对国家利好政策,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客观理性,本地适不适合建、农业基础牢固不牢固,都要好好算算账,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上,重蹈一些地方盲目建园区、上项目的覆辙。另一方面,坚持高效用地。示范区亦如工业园区,也要讲究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用地效率。对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应优先安排发展用地,以推动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让有限的土地实现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坚持农地农用、高效利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前景可期,农业农村发展亦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