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

智慧城市建设起码经历四步骤

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智慧城市正是以智慧支撑的城市形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全面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更加主动地推动城市与智慧的融合。从大逻辑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起码要经历四个步骤:一是让城市各种各样的物能够“说话”;二是让物与物之间能够“对话”;三是让物与人能够“交流”;四是让城市会“思考”。

智慧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精气神

智慧城市,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在我看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三重意义:

一是可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智慧城市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以智慧的策略发展城市,有助于促进城乡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从而缓解城市病。

二是可以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智慧城市是创新2.0时代的城市形态,它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广泛的可穿戴互联设备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系统,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全面创新,从而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三是通过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互联、互通或互动,极大增强城市信息化程度,增强获取、实施、反馈和随时随地服务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民生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公平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结构性平衡

要从基础性根本性层面思考智慧城市建设,要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在城市的功能定位,人口,土地、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就业岗位五个方面的要素供给上,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土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的思路,实现五个方面的结构性平衡。

第一,城市功能定位的平衡。任何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若是依托城市群、城乡之间的格局来发展,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代表着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发展方向。考察世界主要城市群和大都市连绵带,一般有四个特征:一是城市群、大都市连绵带区域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化率一般在70%以上;二是在城市群中,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协调分布,相邻等级的城市人口比例大多数在1:5左右;三是以交通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使各城市之间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四是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城市间功能互补。要在城市群层面上思考谋划,合理确定自身的功能定位,而不能各自为政,盲目建设。

第二,人口供给的平衡。人是新型城市化的核心要素,以人为本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义。当前,制约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城镇化率刚过60%,人口红利就已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紧张,很多城市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

第三,土地房屋的供应平衡。以智慧城市促进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资源。比如商业设施,面积一般每两三万元的商业零售额可以配置一平方米的商铺商店百货店,每两万元的GDP可以配置一平方米的写字楼。这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讲经济效益。这种配置都要按照市场需求使供求大体平衡,否则大手大脚、供过于求,势必出现空城鬼城。但是如果土地长期供应不足,又会造成土地稀缺,房价企高。

第四,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平衡。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脊梁骨,我们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出发点是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但是在总体不平衡的基础设施上,增加再多的智慧元素也解决不了问题,前提还是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平衡。

第五,产业布局的平衡。产业集聚,人口才能集聚,政府才会有收入,智慧城市建设才有基础。这方面要特别做好两个平衡:一是就业总量平衡,一座一百万人的城市,扣除未成年人老人,起码有五六十万人需要就业。二是结构平衡,城市一二三产业之间要平衡,上中下游产业链与生产企业之间要平衡,还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只有这样智慧城市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把握内在逻辑规律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和调控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战术层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务必把握内在逻辑规律。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万物互联。当前我们正步入物联网时代,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可能,推动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从而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逐步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智慧城市正是以智慧支撑的城市形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全面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更加主动地推动城市与智慧的融合。

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可分阶段循序渐进。从大逻辑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起码要经历四个步骤:一是让城市各种各样的物能够“说话”;二是让物与物之间能够“对话”;三是让物与人能够“交流”;四是让城市会“思考”。这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有四个版本:1.0版是数字化,这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目的是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让物能够“说话”;2.0版是网络化,通过网络将数字化城市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物和物之间能够“对话”;3.0版是智能化,在网络传输基础上实现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设备、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等;4.0版是智慧化,借助万物互联,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动下优化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要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很难先有一张施工总图,然后照图推进,其建设只能自下而上,各个领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积少成多。也就是说,我们要按照现实需求,区分轻重缓急,构建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智慧子系统,如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各领域各条线都可以分别推进。先把智慧城市的四梁八柱架好,要避免大规模大方案却不做细工的现象。

第四,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市场导向。智慧城市意味着高效率,而效率一定能够产生效益,这就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加。比如物流领域,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万亿元,占GDP15%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如果通过发展智慧物流,把物流成本降到世界平均水平,就会节约4万亿元,这其中如果有2.5万亿元给企业,供方和需方由实体企业分享,剩下1.5万亿给智慧物流、智慧产业、金融业等各种服务业分享,这样形势就会好得多。

第五,智慧城市建设要法制化、标准化。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系统,也是新生事物,其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有三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标准,要统筹协调,加快构建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城市建设标准、信息应用标准在内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确保有序建设,高效集约。二是安全,这是智慧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要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和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发展网络安全技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三是扶持,政府要带头打破信息孤岛,出台鼓励社会参与的政策措施,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