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油气行业改革开放再出发

过去40年,油气行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当前,虽然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已成大势,但对于油气行业的替代影响需要理性分析、正确看待,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油气仍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仍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40年,也是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4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石油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石油工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油气企业跻身国际行业前列,油气行业逐步发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柱。

回顾过去40年,油气行业足以自豪的是,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40年来,油气行业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从产业规模来说,产能建设快速增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40年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实现了2%和6%的年均增长,是同期全球油气产量年均增速的2.5倍和2.2倍,2015年石油产量达2.15亿吨历史高位,跃升为全球第五大产油国,天然气连续14年超过5000亿立方米;炼化产业快速发展,建成14个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基地,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和化工品生产大国;至2017年年底,全国已建成原油管道2.38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6万公里,天然气管道7.4万公里,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初步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内外互联的油气管网。

从产业布局来说,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全球布局逐步完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逐步深化国际合作。“引进来”方面,40年来在海上累计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国际石油公司签订对外石油合作合同200余份,累计引进上游资本超286亿美元,在陆上累计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59家石油公司签订了69份对外石油合作合同。“走出去”方面,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战略通道基本建成,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完善,至2017年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已在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管理运营超200个油气合作项目,海外年权益油气产量近1.9亿吨,成为“一带一路”中国“走出去”规模最大的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油气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举足轻重。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油气行业始终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在农业生产高峰期、北方供暖高峰期、灾害天气、国家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和时段”,油气企业特别是国有油气企业,为保障民生供应和应急响应做出突出贡献。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冬今春的天然气市场供需不平衡中,油气企业通过加大资源引进、资源串换、管道互联互通,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在投资、就业、财税等贡献方面,截至2017年年底,油气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8.8%;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29万个,相当于BAT的15倍;从税收贡献看,仅三大石油公司年上缴税金就达8000亿元,超全国财政总收入的7%。

在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特别是进入21世纪,天然气发展进入快车道,加快向主力能源过渡,累计减少标煤消费22亿吨,过去十年,天然气供应实现翻番,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提高3.6个百分点,液化天然气(LNG)产业从无到有,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形成了自产陆上气、海上气、管道气、LNG及非常规等构成的多气源格局。从1999年至今,我国先后完成了从无铅汽柴油到国Ⅴ的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用不到12年时间完成了从国Ⅱ到国Ⅴ的四代油品升级,国Ⅵ油品升级正在全面推进。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深度参与国际低碳合作;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在地热开发、生物燃料、太阳能发电、风电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始终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践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有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能源转型并不意味着油气行业的末路。人类已经历了从薪柴到煤炭、从煤炭到石油的两次转型,正在通过第三次能源转型逐步过渡到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体系当中。近十年来,全球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近16%,明显快于能源消费总量不足2%的增速,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同期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量的总和,清洁低碳能源对高碳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

但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对能源转型要有客观、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能以偏概全,也不应过分夸大其词。能源经济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受到经济成本、政策规定、社会心理、技术锁定、基础设施路径依赖等多方面影响,所以每一次转型都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远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过去大谈石油供应峰值,现在又说需求峰值就要到来,表面上看论调完全不同,但背后的心理模式都是用已知去推测未知。

从技术路径来说,未来的能源格局将是多能互补、系统集成的体系,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都将有一席之地,而非一家独大。新的能源技术和品种值得关注、跟踪和研究,未来能源的技术制高点也不应轻易放弃,但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需要慎重决策,如盲目进行巨大投资,将带来社会资源配置的浪费。

从政策选择来说,政策方案源于对未来的情境规划,而虚拟的情境会导致规划失真。我们要看到,能源转型是一个自然过程,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内在规律决定了转型过程是“渐进的”而非“突进的”,如果主观地缩短这一进程,在压力状态下做出的政策选择,有可能会偏离实际。

总的来说,虽然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已成大势,但对于油气行业的替代影响需要理性分析、正确看待,笔者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油气仍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能源演进的规律来说,化石能源系统是现代社会资本集中、结构复杂且体量庞大的基础设施,要完成一个能源系统的迭代更替,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从历史看,石油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从1%到10%经历了40多年时间,天然气用了65年时间。非水可再生能源用了10年,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才从1%增长至4%,预计增长到10%还需要数十年时间。

从全球新增能源需求来说,新兴经济体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将推动全球油气需求持续增长。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走完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费增长趋缓,开始向“零碳社会”迈进,但在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预计还将持续增长,比如中国,特殊的资源禀赋和终端用能结构,决定了短期内去油气是不现实的。同时,全球广大欠发达地区至今仍有12亿人用薪柴烧火做饭,油气作为相对高质量的能源仍拥有广阔空间。

从油气产品的自身优势来说,油气在很多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提高能效和科技创新,油气依然能为人们做出更大贡献。从目前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主要发生在电力领域,在其他很多领域的替代进展缓慢。例如在交通领域,石油在重卡、船舶、航空运输等领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天然气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预期将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能源转型将会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最终呈现什么样的图景,根本因素还在于技术进步能否带来成本的降低,不仅是新的能源产品自身的成本,还包括以它为核心的能源体系的整体成本。对油气公司来说,能源转型的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要坚定油气行业发展的信心,促进主营业务的优质高效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大势,根据行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产业边界,挖掘新的商业机遇,不断提高低碳能源的比重和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逐步从能源生产商向“生产+服务+科技”的综合服务商转型。

展望未来,油气行业仍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能源市场环境和能源需求结构,决定了油气仍将长期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位、用能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中国油气行业任重道远,需要努力做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一是坚持稳油增气方针。面对我国油气需求增长、对外依存度攀升的紧迫形势,面对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油气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资本投入,推动解决一些制约性的瓶颈问题,着力推动增储上产,切实降低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

二是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进一步促进油气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产能合作。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拓宽对外合作领域,深化“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将与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推向深入。

三是纵深推进降本增效。成本永远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对油气行业这样一个周期性行业更是如此,能把成本降下来才是真本事,才能有抗风险能力。油气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国产化、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把成本管控好,同时把风险管控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油气行业过去取得的成就靠改革开放,今后要获得更大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改革激活各类要素的活力,增强发展动力。要结合自身需求,在改革方面更加积极地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破解更多的难题。

五是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大趋势下,中国油气行业需要看大势、顾长远、抓时机、抢机遇,强化前瞻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加快推进油气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筑牢油气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值得关注,当前世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共享经济等新技术和新模式快速发展,加速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和越来越快地对油气行业产生影响,面对未来能源多元竞争新格局,油气行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创新步伐,加强新技术、新应用的探索,推进它们与传统油气行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价值创造,推动产业转型,为未来发展开辟新路。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