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随着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新生代父母的主力军,“带娃出游”已成为亲子旅游市场的主流消费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家庭旅游市场需求报告》显示,76.1%的受访者与孩子进行过家庭旅游,在家庭人员选择方面,孩子是优先选择。由此可见,亲子旅游已经成为家庭旅游重要组成部分。同时,80后和90后新生代父母所具有的特殊性,也赋予亲子旅游新的特征。
80后和90后新生代父母更注重自我,“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孩子”成为他们的心声。80后和90后父母的理念是,真正的亲子游应该是亲密快乐的家庭之旅,亲子游项目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和需要,还要兼顾父母的休闲娱乐及放松需求。“小孩和大人各得其乐”,几乎是所有80、90后家长的首选旅行方式。亲子旅游正从“孩子导向”变为“家庭导向”,这种新的旅游需求,正在推动相应旅游产品的换代升级。
亲子旅游低龄化特征明显。驴妈妈数据显示,近年来,3岁以下宝宝的出游订单约占整体亲子游订单的30%。这表明,国内亲子游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3岁以内的孩子跟着父母一起出游,欣赏美丽风景、体验异地文化。这对相应的亲子配套设施、旅游产品设计、行程安排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娃同游”也给旅游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亲子用户中二孩家庭占比近20%。如亲子房等配套设施能否满足二娃家庭需求、旅游线路及产品设计能否同时满足大宝和小宝的需求等都是业界需要考虑的问题。亲子游产品升级的解决方案需要面对这些挑战,今后的产品设计要把二孩考虑在内,在环境布局、生活用品、娱乐设施等方面,满足二孩的不同要求。
与火热的亲子旅游市场发展相比,国内的亲子旅游产品品质仍有待提升。在大多数旅行预订平台搜索亲子游项目,会搜出多条相关线路,而这些线路大多只是在线路名称上加上了“亲子”两个字,只是对原有产品进行简单的包装,加入一个或几个亲子主题要素,比如博物馆、海洋馆、主题游乐园、亲子主题酒店等,内容与同款非亲子游产品差别不大。
在亲子游火热的同时,相应的投诉也不断增加。亲子游产品缺乏精细化的服务标准或者服务场景。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亲子房,大部分都是为一娃家庭准备的。另外,孩子欣赏风景的视野和大人是不一样的,例如几岁的孩童可以利用一张彩色糖纸看到不一样的天空、建筑和草地,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旅游产品没有提供这种细微层面的服务。
未来,亲子旅游将带动关联产业快速发展,助推“亲子+”市场前景无限,带动关联产业技术革新。亲子旅游涉及的产品众多,比如住宿、餐饮、母婴用品、服装、防走失智能手环等等,亲子旅游规模化发展将促进这些产品换代升级,如品牌亲子房、便携式母婴产品、出游亲子装等将大量出现。亲子游也给其他相关产业带来无限商机,比如在电商的冲击下大部分实体购物中心经营惨淡,然而只要有“亲子业态”,即使没有电影院、没有快时尚,甚至没有餐饮,购物中心也生机勃勃。
未来亲子文旅产品发展需要标准化、精细化、场景化。服务标准化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特点的人群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比如,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风格的亲子游线路,打造不同风格的亲子舞台剧、动漫产品等。产品精细化和场景化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儿童,推出更加精细、精准、专业的细分化产品,更加注重浸入式感受、寓教于乐的体验以及互动式体验。
迎合未来亲子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有关部门要根据各地实际及孩童的心理需求,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标准,并对亲子游产品做好进一步市场细分。例如根据儿童的心理学特点分为学龄前儿童、学龄后儿童,学龄前儿童又可进一步细分为0-1岁、1-3岁、3-6岁。根据年龄段推出不同类型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安排合适的酒店、服务人员、餐厅、景点等。二是推动途牛、驴妈妈等旅游服务商升级精细化的服务标准,迎合多元化市场,开发更具体验感和互动性的产品。推动完善相关服务设施标准,比如亲子房的硬软装、服务等级划分等出台。
在企业层面,一是要精耕细作,深入调研亲子游市场尤其是学龄前亲子游市场,在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小孩的心理需求,比如有亲子游优势的景区景点,可结合孩子们的天性推出相应的文旅产品。在文化体验方面,推出像故宫文创儿童体验店那样能吸引儿童眼球的文创产品;在植物观赏方面,由专家型服务人员为孩子们普及植物知识,寓教于乐。产品设计还需要前端与后端进行互动,比如通过旅行社把相应的亲子创意传递给景区景点,推动产品升级。二是要开拓多元化的亲子旅游产品,丰富现有产品体系。要推动亲子旅游与文化、教育、避暑、冰雪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在现有房车露营、邮轮旅游、研学旅行等新业态的基础上进行更多创新,进而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旅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