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1.指导思想。
按照乡村振兴规划“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2.主要目标。
从2013年起,每年重点培育建设45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2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按照省、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到2016年,全县有167个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有318个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县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标准。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宜居村庄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兴业富民生活美。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转型升级,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规划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明和谐乡风美。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3.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矿带村,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适时适度转移农村人口,努力实现中心村、小城镇与新型县城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示范带动。修编完善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执行性。坚持“面上打基础,点上求突破”,积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试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扩大美好乡村建设覆盖面。坚持产业发展,注重特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总抓手,做强特色产业,做优品牌产品。把握每个村庄的地理因素和历史遗存、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注重保护地方特色,体现建筑个性和文化风格,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每个村发展基础、人口规模和资源禀赋等方面差异,因村施策。现阶段应以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坚持县乡联动,协调推进。以县为单位整体谋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组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承担和实施好各项建设任务,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