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研制出可降解生物复合包装材料

据悉,为减轻塑料包装材料对环境污染,俄罗斯研究者用农林业废料与聚乙烯等化学材料混合,制成了可在土壤中自然降解的聚合物基生物复合包装材料。
 
    自塑料产品问世以来,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苦恼,尤其是在提倡绿色环保的今天,“白色污染”更让人深恶痛绝。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在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近日,位于莫斯科的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荷兰《聚合物和环境杂志》上报告,用农林业废料(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粉、农作物茎秆纤维等)与聚乙烯等化学材料混合,制成了可在土壤中自然降解的聚合物基生物复合包装材料,同时检测了制成的两类生物复合材料的物理特性、吸水性、高温下氧化降解速度与生物材料颗粒尺寸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颗粒越大的木质纤维粉与聚乙烯等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在土中高温堆放时自然降解得越快;但农作物茎秆纤维制成的颗粒尺寸大小与生成材料降解速度没有明显关联。
 
    其主要制成过程是将葵花子的外壳、小麦谷糠、木材的锯末制成木质纤维粉颗粒,另用亚麻和小麦茎秆的纤维制成颗粒,并把上述两类颗粒中的每一种分别与聚乙烯等化学聚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其间还加入含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的添加剂,以促使混合物中各种材料更好地融合反应。这些生物复合材料的合成成本与纯化学聚合物材料相当或略少。
   
    参加这项研究的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复合材料与工艺实验室”主任潘秋霍夫说,用生物材料与化学聚合物混合制作包装材料的主张并不新鲜,海外研究者正尝试利用槿麻、香蕉、竹子、甘蔗茎秆纤维和咖啡豆外壳等多种农业废料制成可降解塑料。但是将这些生物材料按多少比例、借助什么工艺与化学聚合物混合,才能使塑料达到理想强度、韧性并保持良好降解特性,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一道难题。该项目研究小组将继续完善相关工艺,以期尽早达到实用水平。
 
    如今已有许多科研机构专注可降解塑料的研究,此前巴斯大学可持续化学技术中心(CSCT)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可以使用糖和二氧化碳制作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替代以原油为基础原料制作的塑料。通过一种新的工艺在低压和室温下向糖中添加二氧化碳制成替代的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常用于制造饮料瓶、眼镜镜片和手机等产品,通过糖和二氧化碳制成品替代聚碳酸酯,将使生产更便宜和更安全。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