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霓屿不仅产紫菜,还“产”本土研发、制造的专业烘干机,一举弥补该行业长期缺乏智能烘干设备的空白。近日,记者在温州星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产区看到,操作人员只要摁下开关,5分钟后,原先还是一团湿漉漉的新鲜紫菜,在通过该公司研发的坛紫菜智能烘干机后,成了干燥、松脆的干紫菜。
近年来,结合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霓屿街道举办紫菜文化节、紫菜推介会等活动,同时还注重网络营销手段,快速搭建起电商平台,紫菜产品“搬”上网上商城。然而,传统紫菜产业也面临发展瓶颈,如冷藏、加工、包装、营销、市场等环节问题。
“除了自然风干外,更多的紫菜是利用煤和柴火为原料燃烧烘干,制作工程中队环境污染极大。”温州星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峰告诉记者,从事紫菜加工12年来,他一直在寻求一种更环保卫生的紫菜烘干技术。2011年,他和3名曾在日企供职的技术人员一拍即合成立星贝科研团队,着手研发专门适用于坛紫菜的智能烘干机。通过多年大量的技术参数收集、实验数据验证、技术革新和优化,最终研发出以油电混合方式供热,模拟太阳光自然晒照的坛紫菜烘干智能专用设备,并享有独立知识产权。
一屉屉新鲜紫菜被送入烘干设备,只要1小时,1800斤湿紫菜就“变身”成180斤已经定型的饼状干紫菜,由工作人装入包装袋。福建霞浦县祥烨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丽燕是这款设备的首批试用者。她认为,环保、易操作是该产品最大的特点,而在宁德有200多家紫菜加工企业仍然通过传统方式加工,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一直困扰着企业和当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