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鱼数量增长 开展技术+保护人工繁育新进展
文昌鱼是厦门海域的独特性指标物种。它是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身上藏着揭示脊椎动物起源秘密的钥匙”,素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和经典的生物学
研究模型动物。
近年,前埔—黄厝海域文昌鱼栖息密度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文昌鱼数量出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文昌鱼人工繁育技术实现突破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及主管部门强有力的保护区管理。
文昌鱼人工繁育曾被业内人士公认为高技术难度之事。检索文献报道可知,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国内外许多知名科学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探索该技术。
从2004年开始,本着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热忱与担当,市海洋与渔业
研究所技术团队开始了对文昌鱼人工繁育技术的
研究探索,并于数月后取得初步的成功,繁育获得了少量文昌鱼钻砂苗。
2005年该课题得到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立项资助,当年秋就取得了文昌鱼人工繁育批量生产技术试验的成功,培育获得文昌鱼钻砂苗23.2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0.7%。
此后,市海洋与渔业
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常年开展文昌鱼人工繁育批量生产,所生产的文昌鱼苗种用于向厦门文昌鱼保护区进行人工增殖放流和开展陆基设施人工越冬养殖技术模式试验等,同时进一步研发文昌鱼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于2007年培育获得少量子二代文昌鱼钻砂苗,2008年培育获得批量子二代文昌鱼钻砂苗,使文昌鱼全人工繁育技术也得以确立。
成功突破文昌鱼人工繁育批量生产
技术工艺难关,进而确立全人工繁育技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技术不仅彻底揭示了文昌鱼的完整生命史,更开创了文昌鱼保护事业的历史新局面,同时也为恢复这全球唯一的厦门文昌鱼渔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