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置针布提高非织造梳理质量
在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梳理机对整条生产线的生产和产品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开清工序的纤维进一步混和均匀、开松/除去粉尘、杂质,将块状纤维梳理成束状,再梳成单纤维状,并经过铺网机交叉成网后,供针刺机加固。双道夫纤网有均匀补偿作用,杂乱辊使纤网纤维杂乱排列,减少产品纵横向强度差异。现代梳理机向系列化发展,用户企业可根据要求进行组合。目前组合形式有单锡单道、双锡单道、双锡双道三种,但各种组合均包括喂入系统、预梳系统、主梳系统、输出系统和传动系统,而各系统的有机组合构成了非织生产线的梳理过程。
梳理机隔距决定纤维在工作区的梳理力大小。梳理机隔距小,作用区变大,工作辊挂毛量大,纤维间挤压力增大,工作辊、锡林抓取纤维能力强。但梳理隔距并非越小越好。梳理力太大时易损坏针布,喂入量大,作用区纤量大,工作辊纤维量大时,就不能再调小隔距。隔距从后向前由大变小,到主锡林纤维最后被梳直,此时隔距小,也不易拉伤纤维。
速比决定纤维分梳转移能力
梳理机工作辊速比大时,锡林交给工作辊纤量多,梳理作用就强,但这也会造成梳理不透等问题。速比一般由后向前由小变大。速比应由喂入量原料开松度确定,速比大时,开松不好的纤维更易受损伤。提高锡林速度可加大速比,提高工作辊速度则实际上降低了速比。锡林与工作辊速比、锡林与道夫速比、道夫与杂乱辊速比、杂乱辊与杂乱辊速比应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而合理设定。
为了较好地实现纤维的分梳转移能力,非织造布梳理机用针布齿条要具有一些性能:具有良好的穿刺和握持纤维的能力。即具有良好的锋利度和恰当的工作角,使纤维经常处于针齿的尖端;具有良好的纤维转移能力,即具有恰当的工作角和光洁度,没有毛刺,对纤维没有物理性强制作用,使纤维能够得到良好的反复梳理和恰当转移;具有良好的齿形和齿隙容量,即具有合理的工作面齿形和合适的齿背角,能容纳一定量的纤维,并具有良好的吸放能力,以提高梳理机的均匀混合作用;具有适当的齿密度,通常情况下,针布密度越高梳理充分,但也越易损伤纤维且不易释放纤维;密度低容易转移,但可能会出现梳理不充分的情况。
为了实现充分分梳,梳理机各部件针布要遵循一定的配置规则。即喂入刺辊部分:针布齿要高、大,强度要大,工作角要大;锡林部分:针布总高一般较小,为2.5毫米~4.2毫米,工作角较大,为70°~83°;齿尖锋利,带负角设计;预梳锡林密度小于主梳锡林,而高度、基厚要大于主梳锡林。道夫、工作辊部分:针布工作角较小,为45°~65°,齿深较深,容纤量大;针齿带横纹设计,转移性能好。凝聚辊部分:针布工作角较小,为45°~55°;齿深较深,容纤量大。一般情况下,针对同类型辊体,从喂入到输出,针布配置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规则:齿高越来越矮;齿密越来越密;分梳类针布工作角越来越小。
对梳理环境有特殊要求
在非织梳理过程中对生产操作和环境生产要求具有一定要求。比如,生产过程中要提高前工序开松效果,减少纤维损伤。因为纤维被拉断变短后,不利于成网,也降低了针坯强力;合理设计速比、隔距,适当添加水及加油剂,控制好喂入量等减少纤维拉伤;减少纤网破洞、厚薄不一、意外牵伸、静电、气流等因素造成的纤网不匀和纤网云斑;梳理力太大或隔距太大都会产生毛粒;要经常性查看喂入辊金属报警是否完好,出现金属报警应找出金属物后方可开车;注意皮带松紧、帘子跑偏、机台卫生、针布表面、针布交接、异物进入及针布、漏底生锈等问题。
梳理机属高危设备,易发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不得打开设备防护门,且不得站在机台上,严禁身体直接接触旋转部件。处理锡林充塞、道夫返花、凝聚辊挂花等问题时,不得边开车边处理,不得把竹竿、刷子等伸入机内,以免造成设备事故。停车时,一定要看清所有部件是否全部停稳,看控制台电源是否已经切断、有没有挂上安全警示牌;重新生头时,要小心身边传动部件,预防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在针刺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温湿度及油剂对生产影响极大。由于纤维间有一定的摩擦,在强梳理情况下易被扯断,因此在生产中需加入一些水和油剂。加水目的是使纤维具有一定的回潮率,加油剂目的是使纤维柔软、润滑、防静电。
一般情况下,温度20℃~30℃、湿度50%~60%,最有利于针刺非织造布的生产。温度高、湿度大、回潮率过大,易缠罗拉、打手等部件,对梳理针布也不利,易引起针布充塞;温度底、回潮率太小,原料干燥,梳理过程易产生静电,纤维损伤大,飞花多,增加消耗;加入油剂可以使纤维柔软、润滑、减少摩擦系数,并保持一定的回潮率,防止静电。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温湿度及油剂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