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石油方面获悉,中国石油在“2+26”城市区域内所属2000多座加油站,已经按照国家要求全部完成国Ⅵ油品升级置换工作。
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满足不断严格的机动车排放要求,已成为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重要举措。”中石油方面人士告诉笔者,“我们提前布局,按照要求完成了在‘2+26’城市的油品升级布局。”
所谓“2+26”城市区域,是来自于今年2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等4部门和北京、天津、河北等6省市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2+26”城市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国Ⅵ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2016年12月,国家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Ⅵa限值要求;自2023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Ⅵb限值要求。
油品升级提速
近年来,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从国一到国六,汽油硫含量由800ppm降至10ppm,中国油品标准已成为世界最严标准之一。自1999年至今,我国先后完成了从无铅汽油到国Ⅴ的车用汽油质量升级。
但是与发达国家油品升级时间间隔较长不同,2005年后中国的油品升级速度明显加快,短短12年就完成了从2-5共四代的油品升级。
2015年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正式宣告中国国五标准油品全面提速。会议确定2016年1月起供应国五标准汽柴油的区域扩大到东部十一省市全境,并将全国供应国五标准汽柴油的时间由原定的2018年1月1日提前至2017年1月,提前了足有一年的时间。
从标准上看,理论上国六标准油品的推广可以达到减少污染的效果。国六油品堪称世界最严标准,大体与欧六相当,某些指标甚至更为严格。较之国五,国六油品的烯烃和芳烃含量大幅降低,将大幅降低车辆氮氧化物与颗粒物的排放。
在油品升级的步伐加快后,后续政府部门的监管可能更为重要。中国石油资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贤清告诉笔者,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外,还有许多社会加油站,油品来源多、质量参差不齐。
拉大投资
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2013年以来每年产量更是突破2000万。截至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7亿辆,其中轻型汽车1.5亿辆左右。
机动车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王贤清表示,“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升油品质量成为各国治理大气污染的秘诀。治霾先治尾气,治尾气先提升油品质量。”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赵锁奇认为,此前国Ⅴ标准内的硫、苯含量控制指标与欧Ⅴ标准一致,但芳烃、烯烃等指标差距较大。“国Ⅵ标准在降低芳烃与烯烃含量方面作出了更高要求,这对于降低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以及PM2.5的排放,有显著影响。”他说。
同时,油品升级意味着相应生产方如炼厂将会加大投入,建设更先进的装置,对经济的拉动和刺激也有明显作用。依据此前的分析,从国四全面升级到国五可带动680亿元的投资,拉动效应明显。
中国石油方面预计,石化企业每年将会为油品升级付出150亿至200亿元的成本,其中,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将会是这一轮炼厂投资升级的主力。同时,无论是自行研发还是引进国外技术,都将会付出巨大的成本。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华北石化、辽阳石化、锦西石化、锦州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大连石化7家炼化企业已完成装置升级改造,保障向“2+26”城市区域供应国Ⅵ标准油品。
依据公开资料,中国石化在“2+26”城市范围内的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石家庄炼化、中原石化、青岛石化等11家企业都具备生产国Ⅵ汽油的能力。
而从油价方面看,因国五到国六仅是排放标准升级,而非本身油品标号的升级,所以对最终油价的影响不大。一位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来自国营炼厂和国营油品销售公司或将在这一过程中承担更多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