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用实力诠释“中国制造”
中联重科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湖南的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成功研发了一系列的中国制造产品,打破了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技术封锁,成为“制造湘军”和中国工程机械制造的领军者。
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制造正名
2017年5月,福建福清,举国上下都在关注一项国家级重大工程的施工进程——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电站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核电5号机组的穹顶吊装。
伴随着汽笛声响,重约340吨的穹顶不差分毫、精准无误地落在45米高的核反应堆堆顶,这标志着穹顶吊装的成功完成,5号机组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到底是怎样的设备才能完美无误地完成这项重要的吊装任务?这令所有人好奇。现场公布了答案:是中联重科的ZCC3200NP履带起重机。
ZCC3200NP是国内首台3200吨履带起重机,其最大起重量3200吨,是国产起重机中唯一运用于核电吊装的设备,在此之前曾在江苏田湾核电站、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成功吊装,是完成了第二、三、四代核电吊装的大型履带起重机。
‘华龙一号’穹顶起吊要求底部离地最高点和最低点落差小于200毫米,施工难度非常高。
为了担当好“华龙一号”的吊装工作,吊装整体策划采用了数字化模拟方式,中联重科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总设计师张玉柱介绍,“整车有100多个传感器,由计算机进行集成控制,可以感知压力、载荷、速度等状态,自动调整作业参数,吊装精度小于2毫米,实现了吊装的稳定、精准和安全。
在ZCC3200NP诞生之前,全球专业生产履带起重机的厂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国外企业在这个领域筑起了坚实的知识产权壁垒,也就是技术封锁。
中联重科百余位工程师联合攻关,通过6年的攻坚克难,成功研发了中国首台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为国家能源安全筑起了坚实屏障。ZCC3200NP的问世打破了国外对于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垄断地位,一举改写了此类重型装备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历史。而助力“华龙一号”成功吊装,让全球见识了这艘工程机械
行业“航空母舰”的卓越性能,再次增加了中国在世界履带式起重机领域的话语权。
几年间,中联重科还创新研发了2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打破了国内企业在大型全地面起重机的采购定价上只能任洋品牌宰割的局面,填补了国内此前空白的局面。
同样被欧美垄断的还有混凝土泵车,2000年之前,泵送机械 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国外品牌占据,2001年后,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国产制造企业迅速崛起,国内混凝土市场的风向由此改变,目前国外品牌的占有率仅为5%不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联重科101米长臂架泵车下线。
为了加速高端装备的研发力度,中联重科深度融合工业4.0的核心“智能、互联”理念,推出了新一代智能绿色的“4.0产品”,这代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颇高,通过安装传感器,使设备拥有大脑,并可以实现自身的思考、调整、适应,在不同的作业环境和条件下实现更佳的配置,其中又不乏一批与国际水平比肩的中国制造——工程机械业内首创“全姿态臂架主动减振技术”的高精高效56米臂架泵车,可实现自动驾驶并已经批量投入市场的PL2304高端大马力拖拉机等,代表了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的崛起不仅反映在“智造”能力上,也体现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和壮大上。中联重科的制造产品已深植于近100个国家,今年上半年,海外产品出口增长12%。
超级工程中尽显中国制造风采
2017年7月,一条跨海大桥如同彩虹般飞跃港珠澳三地——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这项世纪工程不仅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又一大奇迹,其中参与建设的机械设备也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新水平。
中联重科从港珠澳大桥建设伊始,投入全地面起重机、拖泵、布料机、泵车、塔机等20余台高端设备,深度参与大桥建设。中联重科的QAY500起重机安装速度非常快,为大桥的快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内重大的超级工程项目中,中联重科设备屡次成为施工现场的一抹独特亮色。位于贵州平塘县“天眼”工程的建设中,中联重科的多款塔机和起重机产品在黔东南的崇山峻岭之间完成反射面板的组装工作。近期,京津冀一体化重大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体工程项目中,中联重科的4.0起重机正紧锣密鼓地投入这项枢纽工程。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制造“扬帆出海”来到海外参与大型项目施工建设,向世界展现其力量与魅力。在2017年6月开幕的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上,哈萨克斯坦主场馆——一幢地球形态的球形建筑惊艳亮相,让到场的观众为之惊艳、赞叹。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场馆建造设备的“主力军”是来自中国制造企业中联重科,其参建的4台超大吨位塔机D1100-63,高效、精准、稳定的表现,让中国制造的实力声名远扬。
屡次“超级工程”的严酷考验,一次次检验着中联重科的设备。事实证明,中联重科“大国重器”一次又一次地迎头而上,不断挑战更高的极限难度,全面验证了“中国制造”的雄心与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需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未来,中联重科在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中,用匠心致敬“中国制造”,用实力助力“制造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