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海底捞IPO进入最后冲刺 食品安全隐患难除

中国火锅第一品牌海底捞正在进行上市前的最后冲刺。按计划,海底捞将于8月23日在港交所聆讯,上市定价区间为90亿-120亿美元,并于9月10日正式上市。

据媒体报道,目前海底捞的机构意向下单已经超过10倍超额认购,本周将确认基石投资者名单和完成基石协议的签署。

“海底捞上市对其自身发展来说,将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海底捞大面积的门店扩张与现金流需求是非常紧密的,成功上市可以为该公司提供大量资金用于发展,此外,在香港上市将有助于海底捞国际化布局。”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表示。

“门店的扩张还有多元化板块的布局,对资金的渴求度是非常大,海底捞上市后可以取得固定的融资渠道,得到更多的融资机会,获得持续发展的资本,以解决发展资金短缺。”一位研究机构分析师说。

事实上,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也曾表示,上市可以为海底捞解决一些困难,提供一些保护,并且还有助于海底捞整个企业的正规化,也有利于进一步打开其知名度。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收106.37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9%;2017年净利润11.94亿元,最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5%,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

“如果没有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影响,海底捞将是一只优质股票。”一位食品行业资深人士如是说。

据海底捞官网管理公告显示,2017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60家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要求整改。今年7月共有15家门店出现了食物过期、发现老鼠、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而涉事门店按照规章进行了处罚和整改。

“餐饮行业最重要的就是食品安全,因为接连出现了不少食品安全事故,从资本端考虑,海底捞的上市受到食品安全隐患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预计其股票在上市后波动会比较大。”朱丹蓬告诉记者。

一位熟悉海底捞的人士则向记者表示,“海底捞采用的是门店模式,店开的越多,隐患就越大,一家店出事全线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有可能引发跌停,像双汇一样,风险比较大。”

在招股书中,海底捞也提示了相关风险,“由于快速扩张,风险主要涉及运营层面,尤其在食品安全及质量一致性、餐厅店长人才库、供应链管理方面。如果用餐体验质量下降,我们的餐厅无法持续成功。”

据了解,海底捞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餐厅经营。与此同时,海底捞的全球门店数量正在迅速增长。招股书显示,预计上市时海底捞门店数量将达到320家,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296家餐厅以及24家位于台湾、香港及海外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及美国的餐厅。

2018年海底捞预计将开设180家-220家新门店。数据显示,海底捞每开设一家新店需要800-1000万元投资,因此海底捞2018年开店成本大约需要20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在大幅扩张的同时带来了大量负债,其现金流也在不断走低。招股书显示,2017年流动负债直接激增至11.56亿元,而2015年这一数字几乎只相当于2017年的零头。海底捞账面现金已经从2016年的2.9亿元,下降到2017年的负6020万元。

据了解,海底捞此次募集资金为6亿至7亿美元,按照此次IPO募集资金计划,有60%将会用于开店扩张,15%拟用于还贷。

“海底捞是中国火锅的第一品牌,是中国餐饮行业里卖点及亮点比较多的一家公司,但也存在餐饮行业最容易犯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产业、资本、消费端来看,开店要做,但是不适宜太快扩张,太快的话,人员、体系、监管、质量可能会跟不上,对自身发展并不是好事情。”朱丹蓬如是说。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