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今年中报,复星医药增收不增利,这是该公司近4年来首次出现这一情况。除了资产处置收益下降之外,今年上半年高达11.88亿元的研发投入不可避免地拖累公司当期利润,其中90%的研发投入集中在单克隆抗体生物创新药上。
瑞银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冰对记者表示:“我们曾将A股医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公司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由于研发投入周期长和很多不可控因素,研发投入与财务回报的相关性不高,即利润贡献不大,但是与估值相关。”
营收大幅增长净利下降
8月27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18.59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 41.97%,剔除2017年新并购企业的可比因素等影响后,营业收入较2017年同口径增长23.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01亿元,分别较2017年同期下降7.61%、5.32%。
分业务板块来看,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仍是公司利润贡献主力,实现营业收入89.56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55.06%,同口径增长31.37%;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01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8.62%;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收入16.88亿元,同比增长9.23%。此外,海外业务发力是一大亮点:境外营收高达30.30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06.29%,海外收入占比为25.55%,较2017年同期提升7.97个百分点。
根据数据显示,复星医药近几年净利润增速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是自2014年中报之后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营收高速增长55.06%,净利润为何不升反降?
复星医药表示,利润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资产处置收益减少导致非经常性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人民币 6113.32 万元,以及经常性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人民币6745.57 万元所致,经常性损益的减少则是受创新研发和业务布局的投入上升,以及利息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
近几年来,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复星医药逐年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出现显著增加,高达11.88亿元,较 2017 年同期增加人民币5.62亿元,增长 89.82%,快赶上2017年全年15.29亿元的研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医药并未将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对4.79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进行了资本化处理,资本化率接近40%,为近五年来最高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研发投入对盈利的不利影响。
单抗生物药研发步伐加快
记者统计发现,从项目类别上看,研发投入排名前四位均为单克隆抗体生物创新药,这四个研发项目合计投入10.81亿元,占了今年上半年新增研发投入的91%。
复宏汉霖是复星医药集团旗下生物制药业务板块的主体公司。2009年,由复星与美国汉霖生物制药合资发起设立,是我国创新型药企中的佼佼者,被称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独角兽,上述单克隆抗体生物创新药为复宏汉霖旗下产品。2017年11月2日,复宏汉霖以不超过9800万美元收购旗下子公司汉霖生技剩余69.25%股份,交易于2018年8月2日完成变更登记。汉霖生技主营创新型单株抗体、双功能抗体与抗体药物复合体的研发。
经过近十年的耕耘,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发步伐进一步加快,第一个生物新药上市在望。“研发投入太多会吃掉利润,但如果不投估值就没了。对于单抗类生物创新药的应用前景还是很看好的,应用前景广阔,不过最终需要市场来验证。”瑞银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冰如是说。
对医药公司而言,创新药开发风险大投入高,在研发期对报表的负面影响较大,复星医药亦不能幸免。复宏汉霖2017年净亏损2.54亿元,旗下汉霖生技2018年上半年为上市公司贡献净利润为-1.43亿元,导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下降7.03%。
不过,复星生物创新药的研发负担或许有望减轻。4月30日,港交所修订的IPO新规开始生效,对于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允许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政策利好引发一大波生物制药企业的上市意愿。
复宏汉霖就被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在今年7月份最新一轮增资扩股之后,复宏汉霖估值跃升至约29.56亿美元。据媒体报道,复宏汉霖生物预计于2018年下半年登陆港交所,目前已进入上市前的缄默期,一旦上市,将加大复宏汉霖的自我融资造血能力。就此,记者联系复星医药品牌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不方便发表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医药发布中报的当日即8月27日出现罕见涨停。8月28日该股低开低走,收于32.69元每股,跌2.80%。中报显示证金公司上半年增持2511万股,以1.51%持股比例位居公司第四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