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喜马拉雅中小股东陆续退出 知识付费模式存隐忧

  ■本报记者 施 露

  5月24日,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喜马拉雅”)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减少314余万元,缩减5.22%。

  不仅如此,包括小米副总裁洪峰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仅剩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一人。

  这不是喜马拉雅股权第一次变更。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4月23日,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退出喜马拉雅股东名单。2月21日,上海喜内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9家公司从喜马拉雅的股东名单中消失。

  对此,喜马拉雅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因为公司在搭建VIE结构,所有境内VIE公司的董事变更为境外母公司的股东,属于VIE标准结构。

  中小股东陆续退出

  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去年8月份,喜马拉雅就在进行VIE结构的搭建。而业内此前早有关于喜马拉雅预备上市的传闻。

  目前来看,天眼查信息显示,其多个中小股东在近期密集退出。

  4月23日,好未来旗下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退出,喜马拉雅注册资本随之减少了85余万元,缩减1.41%。

  5月24日,小米旗下的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退出了股东行列。受此影响,喜马拉雅的注册资本减少314余万元,缩减5.22%。

  目前来看,戴志康担任法人的上海证大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喜马拉雅第二大股东,出资比例为10.86%。

  “现在喜马拉雅一些小股东确实有退出,大股东余建军愿意出高价回购他们手上的股份,因为目标是在美国上市,所以国内的架构用处不大了。”一位接近喜马拉雅的投资方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小米副总裁洪峰是退出了国内的董事架构,小米旗下的公司也减少了在喜马拉雅境内公司的注册资本,但是据内部人士称小米在境外架构上有相关股权安排,所以并不能说小米完全退出了。”上述人士提到。

  对于上述回购股份事宜,喜马拉雅线管部门对《证券日报》记者称不方便回应。

  知识付费模式或存隐忧

  作为备受关注的知识付费龙头之一,喜马拉雅在成立至今的几轮融资中,吸引了众多资本参与。其中,部分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间接或直接投资了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的上市一直是个谜团。关于明确的上市说法是在2018年5月份,彼时,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表示,喜马拉雅估值已经达到200亿元,希望明年能够进入A股上市,“正在做这样的准备。”但随后余建军回应称没有任何IPO安排。

  余建军话音刚落地,2018年9月份,喜马拉雅完成新一轮融资交割,同时VIE搭建也在进行中。彼时其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腾讯、华泰证券、高盛等,共计投资4.6亿美元,投前估值29.4亿美元,投后估值34亿美元。

  “这轮融资完成后,喜马拉雅的账上现金流充裕,而且内部凭借自身已经实现了盈利,所以余建军用高价回购小股东手上的股份,其开出的条件很好,因此很多早期投资人都翻倍获利了。”上述投资人称。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国内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总用户规模已达4.8亿,在移动音频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为73%。

  2012年8月份成立的喜马拉雅,于2013年3月份上线音频分享平台。最开始以广告流量变现的喜马拉雅,自2016年探寻了知识付费这一道路后,开始创造新的营收增长点。

  喜马拉雅副总裁张永昶曾对外公开表示:“2016年下半年,我们就发现整个内容付费收入已经超过了流量广告、社群、硬件这三块的总和。”

  “喜马拉雅实际上就是知识付费,但是这种模式有几个问题,首先是版权方面,喜马拉雅在这方面涉及的纠纷及官司多达几百起;另外,知识付费其实是一个伪风口,我们能够看到今年以来的各种报告都显示,客户的复购率很低。因此对喜马拉雅而言,它可能只能赚一次钱。整体来看,现在国内的知识付费条件还不成熟,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这样的知识付费,还是一个成本非常高的事情。”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