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我省武陵山片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编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省级实施规划的通知》(国开发办〔2015〕4号)、《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湘政函〔2012〕233号)、《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湘政发〔2017〕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片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实施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思路,明确了我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4个市州全境37个县市区,以及常德市的石门县和桃源县,娄底市的新化县、涟源市和冷水江市,益阳市的安化县,共计43个县市区。国土面积9.2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3.8%。2015年底,片区常住人口2108万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瑶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总体要求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二五”时期,武陵山片区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4大开发重点,坚持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同步推进,多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坚持不懈加大发展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期末,片区生产总值达到5012亿元,年均增长1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3775.4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31.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05.4亿元,均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343.1亿元,年均增长1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54.1亿元,年均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0亿元,年均增长17.6%。出口总额14亿美元,年均增长20.2%。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5元。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片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26个,累计完成投资1247.1亿元。沪昆高铁湖南段建成通车,怀邵衡铁路、黔张常铁路、武冈机场开工建设,怀通、张花、吉茶、吉怀、新溆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累计建设农村公路3800多公里,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6.5%。积极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和病险水库治理,累计解决627.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显著提升,农村用电环境明显改善。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全面推进。
特色产业加速壮大。“十二五”期间,片区实施特色产业项目704个,累计完成投资1318.6亿元。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75亿元、1931.6亿元和2205.4亿元。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成为重要的特色产业和区域品牌,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一批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以文化生态旅游、农林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边贸物流、水电、矿业、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级工业集中区等功能平台的设立和建设提速,园区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片区实施民生改善、公共服务以及能力建设项目739个,累计完成投资1344.6亿元。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4.89张、卫生技术人员3.82人。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6.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参保率达53.6%。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民族团结事业不断推进。
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将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与湘西地区开发及全面小康建设统筹实施,协调推进交通通达、特色产业、商贸流通、生态保护、重点城镇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教育均衡发展、精准扶贫等八大工程28个专项建设,在“打基础、惠民生、做示范”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精准扶贫全面推进,贫困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完成,“五个一批”全面启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片区实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治理项目218个,累计完成投资220.9亿元。片区整体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怀化市、邵阳市、张家界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工程,森林面积净增300平方公里。重金属污染治理、石漠化治理、水源地保护、矿山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取得新进展,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85平方公里。
跨省协作顺利推进。“十二五”期间,湖南、湖北两省联合批复《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龙山、来凤两县在城建、公交、通信、金融、旅游等方面初步实现跨省一体化,酉水河保护利用、龙凤城区规划、东部产业转移试点、金融生态示范区、撤县建市等共创共建取得新进展。张家界市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在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新晃县和贵州玉屏县共同创建了大(龙)新(晃)省级经济协作示范园,花垣县与贵州松桃、重庆秀山在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客运市场联合执法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挑战
“十三五”时期,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
贫困面广程度深。2015年,片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5元,仅为全省的74.3%。贫困村4884个,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61.1%;未脱贫贫困人口253.7万人,占全省的56%;农村低保人口达133.2万人,占全省的42.2%。贫困人口生计不稳定、脆弱性强等个体性因素日益突出,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
经济发展仍然滞后。片区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发展质量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2015年,片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总量的17.3%,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5.3%,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8.6%,县级财力薄弱。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业链条不完整,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产业扶贫效果有待提升。
发展支撑基础薄弱。片区尚有石门、古丈等6县未实现县城30分钟快捷上高速。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偏低,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仅为20.9%,24个重点乡镇未通达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小学危房面积达91.7万平方米,小电网、自供区内尚未全面完成农网改造,41.9%的行政村没有合格文化活动室,14.7%的行政村没有合格村医,13.1%的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
生态环境制约较大。片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山区,自然灾害多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只有0.91亩。生态脆弱,植被易破坏难恢复,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制约较大。
(三)“十三五”时期建设思路与目标
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加快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将片区建设成脱贫攻坚先导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示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重要生态安全保障区和跨省协作示范区。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片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率先在连片特困地区走出一条跨越发展与扶贫开发的新路子,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致富目标。力争到2019年,确保到2020年底前,片区贫困县全部“摘帽”,片区贫困村分批全部退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片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片区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1、完善综合交通网。
铁路。重点推进张吉怀、呼南通道(襄阳至常德段、益阳—娄底段、邵阳—永州段)等高速铁路建设,加快怀邵衡、黔张常、渝怀复线建设和焦柳线扩能改造,有序推进兴永郴赣、安张衡铁路前期工作。
公路。加快完善片区高速路网,重点建设新化—武冈、安乡—慈利、武冈—靖州、张家界—桑植、怀化—芷江、炉红山(湘鄂界)—慈利、官庄—新化、马迹塘—安化、靖州—黎平、芷江—铜仁、沅陵—辰溪、张家界—官庄、涟源龙塘—新化琅塘、永顺—吉首、桑植—龙山等高速公路。加快国省干线等级公路提质改造,提高二级以上干线公路覆盖面。改造建设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园区路,推进有条件的国道、省道建设旅游风景道。到2019年,实现贫困县县城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到2020年,国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0%以上,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50%以上,二级以上干线公路基本覆盖重点乡镇、省级以上产业园区。
水运与航空。加快水运航道建设,重点推进沅水、资江、澧水等高等级航道整治与疏浚,建设港口码头,推进渡改桥工程。加快张家界荷花机场扩建和湘西机场建设,启动张家界旅游航空基地和新化、沅陵、桑植等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
2、完善水利设施网。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宜冲桥、大兴寨、深子湖、犬木塘等大中型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水库征地拆迁和移民搬迁安置。加快推进酉水、大圳等大型灌区及黄泥江、平溪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继续实施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城镇重点水源以及中心城区、县城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建设,着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健全防洪减灾体系。依托四水流域综合治理,开展澧水、资水、沅水及其主要支流以及中小河流、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中心城区、县城、重点乡镇等防洪设施建设,实施山洪沟防洪工程治理及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全面提升城镇排涝能力。新建一批小型水库作为抗旱应急水源。
3、完善能源保障网。
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加快五强溪水电站提质扩能,支持安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合理开发小水电,适度发展火电,推进石煤综合利用,有序开发利用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石门县等页岩气资源。
强化能源网络建设。加快电网建设,完善220千伏骨干网架,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电网改造任务,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和电能质量。深化能源合作,打通周边地区煤、电、油、气运输通道。加快天然气分输管道建设,逐步实现天然气利用县(市)全覆盖。
发展与推广新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进光伏、风力以及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设,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多元化利用生物质能,促进热电联产、成型燃料、气化、生物乙醇等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推进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运用太阳能、省柴灶等节能产品,提高农村节能水平。
4、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搭建“三网融合”公共平台,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大有线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力度,普及网络电视应用服务。加快推进“自然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实现主要城市及其它网络需求量较大的热点地区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信息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完善城市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会治安、环境管理、市容管理、灾害应急处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推进行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推动产业与信息化融合。推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加强智能农用设备的应用推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提高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大信息技术在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特色产业中的推广应用。推动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打造集现代物流、仓储配送、商品展示、电子商贸、商业配套服务及信息交流、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旅游休闲产业,推动旅游休闲业智慧化发展。
5、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将怀化市打造成武陵山片区核心增长极,壮大吉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等区域中心城市,将武冈市、涟源市、洪江市、新化县、石门县、沅陵县、龙山县、花垣县打造成区域次中心城市,积极推进怀化“鹤中洪芷”、娄底新化县与冷水江市、邵阳东部城镇群建设。促进人口与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城区道路交通改造。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抓好中心城市、县城城市道路建设和主干道提质改造,优化路网结构,构筑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城市交通格局。抓好各县城公交总站建设,建设自行车道、沿江游步道等慢行系统,完善城市交通体系。
加强城镇市政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及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及无害化处理体系、城镇防洪排涝系统等项目建设,实现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县城园林绿地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配套抓好重点小城镇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
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积极引导学校、医院、文体中心、主题文化广场、博物馆、城市广场和公园、休闲娱乐中心、商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打造便捷生活服务圈。
6、加快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
深入推进龙凤一体化,实施龙凤城区、酉水河风光带、园区建设等一体化规划编制,推进城市公交、通讯、教育、卫生、金融、城市管网等一体化进程,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均等化。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共同建设龙凤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龙凤示范区核心增长极。
(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积极实施整村推进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建设美丽乡村。
加快特色村镇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较好、具有特色资源的小城镇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商贸特色镇、旅游名镇和宜居小镇。支持建设一批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示范性中心村,重点打造2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加快贫困村脱贫攻坚整村推进。以县为单位,贫困村为平台,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分期分批集中投入,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等工程,解决贫困村群众入学、就医、养老等困难。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2、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实施乡村三级公路网络建设工程和村组公路硬化工程,推进乡村公路向居民小组和居民点延伸。实施“窄路加宽”和自然村通公路工程,对不符合标准的农村公路实施提质改造。完善城乡客运体系,推进客运站、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实施“村村通班车”工程,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客班车,解决居民出行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公路安保建设力度。
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库移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开展净水设施改造、消毒设备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管网管护,切实提升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
多渠道解决生活用能。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小水电、光伏扶贫,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优先实施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2018年前彻底解决“低电压”、“卡脖子”现象,保障所有贫困村安全优质用电。
加快农村信息和物流网络建设。加快农村通信与宽带网络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到2020年,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有效覆盖。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建设,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实现“村村通快递”。
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美丽乡村”综合建设工程、生态文明村试点、民俗旅游村建设工程、特色民居改造工程等相结合,引导村民理性建房、鼓励集中建房、妥善处理“空心房”,杜绝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现象,解决农村贫困户的居住需求。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规划管理,优化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加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三清”、“四改”,有效处置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美化人居环境。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及相关集镇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五有标准”,创建干净整洁、生态秀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提升农村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建设集便民服务、文体活动、农业服务、医疗服务、党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实施文化站工作人员专业培训,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依托“互联网+”构建O2O贫困村社区服务新模式,强化农村文明乡风建设。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以畅通骨干灌排渠系为基础,大力推进以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施旱作农业配套建设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及节水灌溉工程。开展农村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实施坡改梯。新建、改造一批生产便道、机耕道,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保障生产用电,切实解决农村生产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
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确保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三)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统筹发展各类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行业和学校类型限制,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高等教育,重点支持旅游、民族文化和现代农业等专业性职业院校发展。支持芷江师范升格,申办张家界旅游学院,支持吉首大学、怀化学院、湖南医药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吉首大学省部共建,切实提高高校服务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精准资助贫困学生。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训力度,健全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通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强化师资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倾斜。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区域、公立和民营、中医和西医、医疗和公共卫生的资源分配和协调发展。加快地市级综合医院、县(区)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建立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急救体系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贫困人口健康教育。确保到2020年,每个县至少有1所达到二级标准的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卫生室。
健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大专院校为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人才。做好住院医师、全科医生和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行本土化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鼓励县级医院以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加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
加强医疗保障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筹资和保障能力,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救治,给予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倾斜支持,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3、积极发展科技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产、学、研、政、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园区和县(市、区)打造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聚集区。建设科技兴乡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博物馆、多功能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标志性文化工程,推进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展示利用。繁荣发展民俗、人文、历史文化,支持依托张家界和崀山神奇山水地质景观、湘西民俗文化、怀化胜利文化等,举办各类文化节会和开展特色节庆活动。继续推进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加快民族特色体育发展。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体性、观赏性体育活动,鼓励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举办区域性全民体育活动,选拔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4、大力发展养老与社会保障事业。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养老制度建设,推动建立高龄津补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及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完善老年人养老、医疗、服务、福利、护理等法规体系,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开展园区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过渡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大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力度,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和心理援助,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机制,强化对行为失范儿童的引导。加强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推进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大学生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贫困地区干部培训、村干部(或村后备干部)综合技能培训、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等。
(四)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产业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支撑有力、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增强片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1、文化生态旅游业。
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围绕秀美张家界、神秘湘西、文化凤凰、胜利怀化、神奇崀山五大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武陵源、吉首、凤凰、芷江、崀山等核心景区国际化进程,全力打造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对接桂林、黔渝等旅游圈,对接国家武陵山片区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湘黔、张桂旅游黄金走廊。挖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的旅游潜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构建集自然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休闲、运动康体、户外探险等多元旅游有机融合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打造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依托片区知名景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为景点集群,串点成线,重点建设“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等11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沿线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对接武陵山国家生态风景道,建设湖南湘西旅游风景道体系,打造“神韵湘西”风景道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