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发展要保持合理职业结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
关键词:脱贫攻坚
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从2012年底到2016年底,全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的标准是什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解释,我国贫困退出的标准和程序,包括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的标准和程序。其中,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
“保障的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这个标准不能降低也不能定得太高。”汪三贵说,以住房为例,脱贫标准说的是保障安全住房,但有的地方不顾实际,拆了危房直接盖楼房给贫困家庭,但政府补贴有限,这些地方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就会很重。“还有医疗保障,标准是基本医疗,但有的贫困人口追求报销95%甚至不花钱”。汪三贵表示,脱贫不能不切实际、要保证可持续性,“不吊高胃口”也是为了防止脱贫变成“过度福利”。
关键词:职业结构
上连产业布局下接人口调整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
“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经济中心。这样的定位和调整,长远来看是正确、合理的。”彭剑锋说,大量人口聚集在首都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形成“大城市病”。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过程中,首都的产业结构、格局将会得到调整、优化,与之对应的职业结构也必然发生调整。而职业结构的调整,同样会带来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个过程中或许也会伴随着人口的迁徙,这是客观上不可避免的。
而经年累月所积攒形成的产业格局、职业结构,想要优化调整,这一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贪图一两天就解决。彭剑锋认为,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社会阵痛在所难免,但调整所需要的社会成本绝不应仅让弱势群体承担。“我们的政府需要着重考量的是,如何讲究方式方法来推进这项工作。向着一个合理、正确的目标方向迈进的同时,也要体现出我们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雄安新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
研究院卢锋教授认为,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如果
规划不下足功夫,就会留下历史遗憾,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防止急于求成。
他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这条原则已经深入人心,而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则是相对较新的表述。“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密切相关,中央提出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实际上是就一个宏大的命题提出精细的部署,这里面有许多层次的情况和问题值得进一步
研究和探讨。”
据了解,为了搞好
规划编制,雄安新区开展了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来自国内外180多个团队报名参加,最终选择了12个团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同时,为支撑
规划,雄安新区还启动了22个专项
规划和32个专题
研究,现在
规划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
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就十九大报告内容,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农村经济
研究部副巡视员秦中春此前撰文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是跨时期的。要组织“三农”大调研,对乡村实际情况、可能发展方向和可用的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深入
研究振兴什么、谁来振兴、用什么振兴、如何振兴、何时振兴和谁做决策等问题,
研究制定系统
规划、大
规划和长远
规划,同时也要制定中短期
规划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年工作
规划,实行面向长远的粗线条轮廓边界和面向近中期的具体项目、工程、工作安排部署相结合,发挥
规划引领和服务作用。
12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署名文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指出,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长远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了,今后关键是抓落实、抓深化。
“上述措施更侧重于强调补短板,促进农村、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实现更快地提高,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说。
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并未达到需要更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但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努力依然对这些国家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更稳健地迈上中高端发展水平,将有利于提升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水平,进而促进相关国家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民众生活得到更大程度改善。”中国宏观经济
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说。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
研究所副所长姜云长说,要推进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不仅是要解决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更是解决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弱化的问题。在现在的条件下,必须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力量,包括政府政策的转型,支持促进收入调整,引导工业和城市资源、要素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结构是根基,需要推进产权制度或者要素市场建设来推进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也是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的配置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