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扩散外溢的新时代

从城市的视角看,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扩散外溢的新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空间经济的发展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我们梳理发现,开始是极化聚集期,先聚集,也就是说先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进行发展;然后是极化扩散期,有扩散,但不是全面的扩散,而是局部的扩散,在这个扩散的过程中还有极化;第三个阶段是扩散外溢期,形成全面的扩散和外溢,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十九大报告对主要矛盾的判断,从城市的角度观察的话,就是说中国城市体系有一定发展,但是发展地不均衡、不充分。所以,中国城市继续发展,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到2020年完成极化期,开始极化扩散期,也就是说先重点发展,再进行扩散;第二个目标是,十九大提出2035年中国要实现基本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要有很大一部分的区域和城市有跨越、升级、崛起,这是一个极化扩散期;第三个目标是,到2050年,中国所有城市都实现跨越和飞跃,完成扩散外溢期。如果把全球地图打开,我们就会发现,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城市的规模大小不一样、功能不一样,但是发展水平是很接近的。但是,在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城市发展水平差异是非常大的,高端要素聚集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主要集中在几个一线城市。
 
那么,未来到2050年中国的目标,就是能够像美国、欧洲那样,国内所有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应该大致相当,差距快速缩小。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从极化向扩散转折的时期,个别的城市已经实现了崛起和转型,但是它们现在同样面临着负外部性的压力,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病”的压力,也需要扩散。而另外一些城市空间具备了跃升的条件,正好遇到了一线城市向它们扩散的机会。所以说,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扩散外溢的新时代。
 
中国三大城市空间的崛起
 
这种扩散外溢不是全面的扩散和外溢,而是有重点的,是向三大空间的扩散和外溢。第一,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就是中部城市快速地崛起和跃升,这与东部发展的压力、东部产业的扩散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中部城市的跃升意义重大。中部地区处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它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人口众多,有3.6亿人。我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崛起关键是要在东部崛起的基础上实现中部的崛起。目前,中部地区恰恰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包括人口总量、特别是在此基础上的人口红利,原来发展的基础条件,再加上现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已经把东部和中部连为一体,其中任何一个城市和周边城市的距离,用高铁连接起来,都不会超过一个小时。所以,东、中部已经成网,这就决定了中部地区的城市能够实现崛起。
 
第二,从城市的层级来看,我们发现,目前表现最强烈的是强二三线城市在快速地崛起。第一个原因就是一线城市升级以后面临“城市病”的压力,要扩散;第二个原因是二三线城市自己有很好的人口条件、产业基础,最重要的一些省会城市、一些区域的中心城市,有很好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因此,这些城市进入了快速崛起的时期。
 
当然,它们的崛起,对于中国的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也非常巨大。因为,大国经济需要多点支撑,需要多个引擎。要跨越“极化陷阱”,带动全国区域的发展,甚至支撑中国成为世界中心,中国需要多个区域的中心,从区域的中心上升到国家的中心,甚至上升到全球层次体系的中心,这样才能真正带动中国的复兴,使中国走上全球经济舞台的中心。
 
第三,中国现在空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体就是城市群,但是城市群现在发展得也不是特别均衡,有发达的,有正在发展中的,还有潜在的城市群。我们发现,发达城市群的周边区域、大都市周边的区域正在迅速崛起,这些区域的崛起对中国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城市的“城市病”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真正使中国的农村居民进入到城市来。现在大家都希望进入城市,可是都到大城市里面吗?不可以,也不可能。但是,在大城市周边建很多小城市和小城镇,实现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就像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既能解决大城市的“大城市病”,又能利用大城市的外溢效应,促进区域的共赢。
 
我们提出的这三个层面的崛起是有依据的:第一,人口。如果某个区域的人口在快速增长的话,那么它肯定是崛起的。第二,经济(GDP)。人口也受到经济的影响。第三,房价。房价既由前两个因素决定,也代表着预期,因为一般来说,城市房价的高低含有人们对这一区域未来的判断。
 
中国有四大区域战略,目前来看,我认为最成功的是中部崛起战略。之所以说这一战略成功,因为它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扩散的规律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五年来,中部地区的常住人口出现了明显的回流,增速远远高于其他区域。一般来说,人口更具有长期性。这就突出显示了中部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线城市的崛起,也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是二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占比在迅速提升。具体来看,二线和一线城市的人口比重在迅速提升,三四线的比重在下降。今年的房价,二线上涨的速度更快,其次是三线。从GDP来看,二线城市的比重在全部城市中在迅速上升,增速是最高的。
 
我们发现,发达城市群的周边城市,也就是小城镇在迅速崛起。这从人口的角度不是十分明显,十分明显的就是长三角的周边城市人口的比重在上升,其中心城市的人口比重在下降。目前,其他城市群还是中心城市的人口在进一步提升。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像珠三角、京津冀这几个发达的城市群可能也会出现周边城市人口上升的趋势。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人口增量看,周边城市明显快于中心城市;从GDP看,周边城市快于中心城市;房价表现的最明显,因为房价有提前预测的特征。从房价来看,四个城市群的周边城市的房价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心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其他区域还不行,这个趋势还没有前两个趋势明显,但是已经有这样明显的趋势了。
 
确保三大城市空间崛起、实现多赢的建议
 
我们说这是一个趋势,但仅仅是一个趋势,它也是可变的,也是脆弱的。在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是存在着极化陷阱的。也就是说那些好的城市发展永远好下去,但是扩散不到其他城市,这就叫极化陷阱,这在拉美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那么,中国已经有了扩散外溢的趋势,在市场作用下,已经出现了由聚集向扩散这样的发展阶段,如果政府还像过去那样把资源都集中在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创造行政红利和差距,或者采取限制甚至驱赶的行政性措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没有随着市场、企业的需求扩散、一体化的话,最终扩散外溢是不可能成功的,就有可能陷入极化陷阱。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可以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要在那些热点区域,甚至潜在的热点区域,加大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让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接近,人口、产业自然就会流动了,所以这是一个总体的战略。
 
具体到三个层面来说,第一,对于中部崛起,要实施两大分区的战略。东部和中部应该是自主发展区,最好让市场来决定,政府不要过多干预,而要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东北和西部这些偏远衰落地区,需要的是政策扶持,所以要采取两个相区别的战略。
 
第二,针对不同层级的二线城市的崛起,应该实施多心支撑战略。我们认为,对于正在崛起的城市,一是要发展多样化。这些城市都是大城市,大城市的竞争力来自于多样化,单一的功能、基本的功能,所谓疏解其他功能,并不可取。城市越大,城市发展的水平越高,它越多样,它的人口是多样的,存在各种收入,它的产业应该是多样的,它的文化更应该是多样的。二是要新型化。这些城市要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中心城市,必须要发展金融,发展科技。三是要多心化,这些城市要克服“城市病”,实现大都市化,建立多个中心。四是要品质化,要改善环境,提升品质。另外,这些城市应该是坚强的。我们发现,中国的城市不是坚强的,是脆弱的,外表看起来很光鲜,不能受一点风吹草动的冲击,这是未来一个很大的潜在风险。因此,我们建设新崛起的城市,不能像原来一线城市那样,而要变成坚强的城市。
 
第三,对于城市群外围城市的崛起,要实施集群优化战略。加快周边城市的发展,完善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中小城市体系,内部进行同一水平的产业分工、定位,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