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大都市圈有望进一步升级
继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后,以长三角为核心,打造第二个湾区的设想也在慢慢浮出水面。
12月2日,在2017年上海都市区新型城镇化研讨会期间,中央政策
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相关机构正在
研究以上海都市圈为依托,打造中国第二个大湾区的
规划课题。
2016年《上海城市总体
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
规划2040》)明确,将充分发挥上海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
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上海大都市圈有望进一步升级。
据郑新立透露,相关机构正在酝酿
研究上海都市圈
规划,将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形湾区:一个是长江口,一个是钱塘江口,通过沪(上海)、杭(杭州)、甬(宁波),苏(苏州)、锡(无锡)、常(常州)、宁(南京),这两个方向形成两翼,中间的龙头是上海。
以上海为中心形成大湾区
指针拨回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
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
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3个月后,浙江省在6月召开的党代会明确部署,今后五年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7月17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常委会议上再次明确表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随后,浙沪两地确定“环杭州湾大湾区”概念,并开始共同谋划推进建设。
“没有人敢错过湾区。”浙江省一位曾调研过湾区经济的有关人士说,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如果浙江的龙头城市要参与国际竞争,抢占产业链的制高点,代表高端经济形态的湾区必须提上战略议程。“错过湾区的发展机会,机会窗口转瞬即逝。”
环杭州湾大湾区,与以上海都市圈为基础的大湾区概念,到底有何不同?
“是同一个湾区,即环杭州湾大湾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
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浙江省的
规划,环杭州湾大湾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据悉,浙江省发改委正在编制《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且已组织人员分赴相关地区开展专题调研。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秘书长郁鸿胜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长三角大湾区的命名还有待讨论,大湾区不仅是一个有海洋、水域的物理概念,而更多的是一个打破区域行政划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的经济区概念,具有开放与协同发展的特点。
而在郑新立看来,上海都市圈在
规划上要体现整体竞争力的需要,一要建立环杭州湾第二大通道,从上海经过洋山、岱山、舟山到宁波,形成公铁两路大桥,使得铁路直接上岛;二要从舟山港口到长江中上游建立河海联运,将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南京港一直到武汉、重庆都连接起来。
郑新立表示,上海都市圈的最大优势在于经济腹地非常广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通过上海都市圈的建设,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甚至能够以此为跳板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形成辐射全球的一个经济增长极。
尽快建“上海都市圈”
2016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
规划》提出,到2030年,长三角要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同年8月22日,《上海
规划2040》确立发展上海大都市圈,具体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 分钟交通出行圈。
“无论是长三角
规划还是《上海
规划2040》中提出的一些与都市圈有关的概念都不够精确,缺乏国际可比性。”陆铭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长三角
规划》中所提到的都市圈,在2040年都可能达不到都市圈的规模,而只能达到城市群;《上海
规划2040》中的“上海大都市圈”包括浙江和江苏的一些城市,所划定的范围宜采取“城市群”的概念,类似于日本的东京-大阪城市群。
根据全球都市圈发展趋势,都市圈是指包括中心特大城市和周边地区,在物理上基本连片的建成区,并且在基础设施上高度连通,在经济活动上密切往来的城市蔓延区。
“中国未来的超大、特大城市都应着眼于都市圈建设。现在关键问题就是,上海都市圈的概念没有真正被提出来,国内目前严重混淆了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概念。”在陆铭看来,无论是提长三角一体化,还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抑或是“以上海都市圈为依托,打造中国第二个大湾区”,最根本的是要尽快提出与东京都市圈相对应的“上海都市圈”概念—即以上海市为中心,半径在50公里的都市圈
规划。“这是现在最紧迫的,也是我一直在呼吁的事。”
陆铭指出,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上海未来的发展应该不限于上海行政辖区,而是跨到江苏和浙江临近中小城市,“未来上海轨道交通如何建设,用地如何
规划,要不要划定城市边界,要不要在自己城市管辖范围内限定人口数字,这些具体的事才是紧要的问题。”
此前,郁鸿胜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时也曾提到,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作用偏弱,城市的首位度偏低。行政区划的分割成为合理调整城市群域各城市的规模等级的重要制约瓶颈。行政区划导致在资源利用、生产要素配置、产业布局上,各城市容易各自为政。长三角地区城镇分布密度高,诸多地级市和所辖市、区、县中心城市空间毗邻甚至重合,形成连片的城市化地区。由于行政区划分割,相互之间在城市空间拓展、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矛盾。
“目前所提的环杭州湾大湾区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群概念,世界上其他的湾区,不管是已经有的纽约、东京、旧金山、伦敦,还是粤港澳,这些现在比较明确的湾区,都是以一个核心港口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但杭州湾这个地方,严格来说不是围绕着海港建立起来的。”陆铭
分析指出,“要提杭州湾区,必须要讲清楚,这个城市群是沿轨道交通蔓延的。如果把环杭州湾大湾区概念提出来,大家就以为是沿着钱塘江的两边来建设的话,那就偏离了湾区本身的涵义。毕竟如果要沿着杭州湾的两边来建设的话,离杭州和上海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