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GDP达到6.9万亿元,占全省GDP的86.8%;人均GDP达到9.1万元,折合1.38万美元,超过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标准,是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世界制造业基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缺乏陆海统筹的总体规划,陆海发展脱节;珠三角与粤东粤西两翼发展不协调问题仍较突出,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沿海对腹地带动力不足;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凸显;海岸带开发方式粗放低效,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正式出台。
 
  12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共14章56节,包括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规划实施保障四大部分。《规划》提出,加强陆海统筹规划建设,坚持促进海洋资源优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打造更具活力和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沿海经济带。
 
  2020年我省沿海经济带GDP将达9.2万亿元
 
  为将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全球一流品质、极具魅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规划》提出六个具体的战略定位,分别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区、“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和重要引擎、陆海统筹生态文明示范区、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世界级都市带。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空间集约高效、创新要素集聚、交通网络发达、营商环境宽松、协同发展顺畅的发展格局。GDP达到9.2万亿元(2016年价,下同),2017—2020年年均增长7.5%,人均GDP达11.7万元,海洋生产总值达2.2万亿元,四年年均增长8%,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到2030年,沿海经济带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陆海统筹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更具活力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和国际先进、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特色彰显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跟以往的规划相比,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规划思路上有五个方面的重点考虑:
 
  一是强调生态优先、陆海统筹,重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优化陆海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实现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联动发展。
 
  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推动珠三角核心发展区和东西两翼之间协同发展,构筑优势互补、联动互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拓展经济腹地,打通东西两翼南北联动发展纵轴,拓展内陆、省外经济发展腹地,提升东西两翼聚集辐射能力,实现沿海经济带整体实力跃升。
 
  四是扩大发展空间,重点抢占新世纪海洋开发的战略制高点,全面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进科学用海。
 
  五是打造黄金海岸。优化岸线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岸线功能和临海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公路,构建国际一流的高品质滨海旅游带。
 
  珠三角“中心带动”汕潮揭、湛茂“两极跃升”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对全省区域发展战略部署进行深化细化,提出了“一心两极双支点”沿海经济带发展总体格局和“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滨海布局,构筑粤港澳、粤闽和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一心两极双支点”具体包括:“中心带动”,把珠三角沿海片区作为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心区和主引擎,重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沿海经济带整体发展:“两极跃升”,推进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区加快发展,重点通过疏通联系东西、连接省外的交通大通道,以深水大港为核心,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对接海西和北部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打造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双点支撑”,将汕尾、阳江作为珠三角辐射粤东粤西的战略支点,立足珠三角产业拓展主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把握推进产业共建窗口期,在汕尾、阳江谋划布局两大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打造承接珠三角辐射东西两翼的战略支点和战略平台。
 
  “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滨海布局主要指以环珠江口湾区、环大亚湾湾区、大广海湾湾区、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大海陵湾区和雷州半岛湾区为开发保护单元,强调了以湾区统筹滨海区域发展,推进跨行政区海洋资源整合,明确湾区发展指引,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滨海发展新格局。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现实看,沿海经济带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必须在强化珠三角辐射带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东西两翼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发展。目前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空间距离过远,而汕尾、阳江地理位置适中、发展空间充裕、均有深水良港,其产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存在梯度差异,具备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的基础,将汕尾、阳江作为战略支点,有利于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
 
  同时,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区区域集聚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但纵向拓展省内、省外经济腹地的功能仍然较弱,特别是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深水大港优势发挥不足,港口经济腹地未能有效拓展。因此,将东西两翼打造成为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既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对重塑我省未来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
 
  创新采用“三类”空间进行分类开发
 
  在主要任务方面,《规划》特别提出要打造“五带三区一体系”,分别是打造沿海创新集聚带、高端沿海产业带、世界级沿海都市带、滨海旅游带、沿海生态绿带,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区、开放型经济引领区、沿海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沿海经济带产业基础雄厚,汇聚了全省绝大部分优质要素资源,对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但同时,沿海经济带相当部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布局不协调特征明显,临海、临港产业特色不够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突出产业发展的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促进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优势相结合,合力打造临海、临港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沿海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的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产业与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三种功能的空间开发内容,细化国土功能分区,将沿海经济带的陆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形成沿海开发建设的空间功能基底,并依托“三类”空间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其中,城镇空间占陆域土地总面积比重不高于25%,农业空间比重不低于30%,生态空间比重不低于45%。海域空间以生态保护、农渔业生产等功能为主,兼具港口航运、旅游休闲、矿产能源等功能。该负责人表示,“三类”空间划分在我省省级空间性规划中尚属首次,是一次重大创新。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