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规划改革试点 凸显徽风皖韵
步行骑行专用空间,小公园、微广场,老建筑改造再利用,徽风皖韵特色风貌凸显……随着城乡
规划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人们生活的环境将会愈来愈好。今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安徽省确定为全国城乡
规划改革试点省。为推进城乡
规划改革试点工作,省政府于近日印发《安徽省城乡
规划改革试点方案》。
《试点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层级明晰、管治有效的城乡
规划体系,建立全域覆盖、放管结合、实施有序的空间治理模式,健全权责对应、过程管控、约束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城乡
规划体系更完善、特色风貌更凸显、功能服务更优质、
规划治理更有效,为全国城乡
规划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悉,本次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城乡空间
规划体系,创新城乡发展方式;构建特色空间体系,创建城乡特色风貌;优化功能服务体系,创造城乡优良环境;改革
规划治理体系,创优城乡管理服务。
统筹落实“多规合一” 一张蓝图干到底
《试点方案》提出从省、市、县三个层级,完善空间
规划体系,落实“三区三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刚性管控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本
规划、一张蓝图。
通过建立跨市域和省际边界
规划协调机制,强化区域联动;建立
规划刚性传导、城市体检和动态维护机制,创新
规划实施;完善
规划督察员派驻、
规划备案和
规划审计监督制度,健全
规划督查;建立省级空间
规划协调机制,鼓励市县整合部门
规划职能,进一步强化乡村建设
规划管理;建立
规划信息平台,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构建城市特色体系 凸显徽风皖韵特色风貌
为改变千城一面,《试点方案》提出全面完成城市空间特色
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特色定位,构建城市特色体系,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凸显徽风皖韵特色风貌。强化合肥等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示范效应,大力推进特色区域或街区建设,实施一批城市特色塑造示范项目。
同时,突出中小城市特点,科学合理确定县城的风貌类型、街道尺度、建设强度和建筑体量,彰显县城整体形象和地方特色。选择有地域代表性的县城,开展宜居县城建设试点。
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提高城市宜居性
实施公共服务“一张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对公共服务、市政基础、公共安全等设施的
规划建设和管控,有针对性地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增加步行骑行专用空间;积极建设小公园、微广场;鼓励老建筑改造再利用,优先将旧厂房用于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和创意产业。
在开展城市功能修补的同时,实施生态修复。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黑臭水体、污染土地治理,加快受损山体修复,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增强城市韧性。通过构建城市生态网络,设立永久性城市绿带提高城市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