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
《桂林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
规划》日前出台。其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
以水果为代表的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壮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取得可喜进展。
据统计,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44.7亿元,比2010年增加225.49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达到343.81亿元,比2010年增加158.24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7.0%。
不仅实现了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水果、蔬菜、食用菌、生猪、家禽、草食动物、冷水鱼、毛竹、花卉、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产量位居全区前列。在众多优势特色产业中,水果的发展最为显著。
“十二五”期间,水果生产形成了每个县都有1—2个主导果品和“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到417.20万吨,比2010年增加165.2万吨,“十二五”年均增长10.6%,水果总产、人均有果量均居广西第一;现桂林全市80%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以种植水果为主导产业,水果生产造就了一大批年人均收入超万元的村屯;恭城月杮、阳朔金桔、兴安葡萄、资源红提、灌阳雪梨和黑李等优势水果驰名区内外。
规划指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到2020年突破413亿元。
“
规划对各项指标都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例如,水果产量515万吨,年均增长4.30%,水果优果率达75%。这就要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数据统计,“十三五”第一年,2016年市水果总产量达475.9万吨,产值达124.6亿元,成为全广西首个水果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地级市;农民人均水果收入约3300元,超过广西人均水果收入的3倍;建成了桂阳路百里金桔,湘江、资江流域百里葡萄长廊,荔柳路百里果蔬等3条“万元增收”示范带。
灌阳雪梨、恭城月柿、资源红提、阳朔金桔等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在前不久,桂林葡萄’也顺利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审评。在“十三五”期间,桂林将加大力度发展水果产业,淘汰一批退化、老化、低效水果品种,鼓励发展特色水果新品种,并优化了柑桔、柿子、葡萄等果业的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桂林被农业部列入‘赣南—湘南—桂北柑桔带’,柑桔作为该市列入国家优势区域唯一的农作物品种,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将其打造成三百亿元的特色产业。
加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鼓励实行四级联创,实现每个县区至少成功创建1个自治区级示范区、1个市级示范区、2个自治区县级示范区,每个乡镇1个自治区乡级示范区。
近年来,桂林以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资金,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不仅出台了《桂林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还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累计投入示范区建设资金80.64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9.05亿元,经营主体投入51.59亿元。
目前,全市共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33个,已获认定164个,其中自治区级20个、市级12个、自治区县级30个、自治区乡级102个,覆盖了各特色产业、各县区乡镇,促进了柑桔、月柿、葡萄等桂林市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示范推广标准化种养技术和产业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
贫困县通过创建示范区大力发展适宜当地推广的主导产业,贫困村借力示范区辐射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致富,贫困户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以灌阳县油茶核心示范区为例,其带动黄关镇、西山瑶族乡、新街镇等乡镇1万多户农民种植油茶7万亩,其中包括贫困行政村16个,贫困户2900户。
让农民口袋鼓起来
“十二五”期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是6325元、7328元、8361元、9431元、10365元。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到了2020年达到16694元。
农民的口袋要鼓起来,以“效益优先”和“钱粮双增”为导向,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在“十二五”期间,全市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农业功能,以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为主题的26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建设,基本形成了以雁山区为核心,以阳朔、兴安、龙胜为副中心的“一核三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框架。其中,恭城莲花镇竹山村获广西仅有的2012年十个“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称号;龙胜龙脊梯田景区获得2013年“中国美丽田园”十佳梯田称号。
根据
规划,“十三五”这五年,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条件为依托,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垂钓、农业科普、农耕和节庆文化、森林养生等农业休闲旅游,着力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品牌,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到2020年,将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休闲观光示范点70个,三星级以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20个,实现休闲农业总收入35亿元。
目前,桂林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6个,三星级以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8个,在广西独占鳌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的统计数据,2016年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76元,比2015年名义增长9.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家庭经营性净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这不仅因为水果产量、价格大幅增长和家畜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上涨,拉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还因为旅游业持续火爆,成为农村居民增收新亮点。
示范点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种植、加工、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各级示范区根据产业特点,利用周边自然条件优势,带动形成了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群,结合观花、赏叶、采摘、体验、传统节日、民族活动等,举办赏花赏叶采摘等节庆、体验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到产业基地、示范区体验、消费。据统计,预计去年乡村旅游人次将突破3000万人次,其中休闲农业人次约占50%,休闲农业收入将达到50亿元,使之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