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17年修订》

一、编制目的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台州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台州城市面临新的发展问题,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进行修订。

二、规划范围

(一)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

1.市域:台州市行政区范围,包括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面积10039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街道行政范围以及规划期内需要纳入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663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划区:市区行政区陆域范围,包括椒江区海门、白云、葭沚、洪家、下陈、前所、章安、三甲8个街道,黄岩区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江口、新前、澄江、高桥8个街道,院桥、沙埠、宁溪、北洋、头陀5个镇和富山、上郑、屿头、上洋、茅畲、平田6个乡,路桥区路南、路桥、路北、螺洋、桐屿、峰江个街道,新桥、横街、金清、蓬街4个镇的行政区陆域范围,面积1635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四、城市性质

浙江沿海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

五、城市规模

2020年台州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7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89平方公里。

六、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20年,台州市域常住总人口控制在75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66%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副、四极,三带、三片、网络化”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核”:即台州中心城市,由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共同构成的市域中心;

“两副”:即临海中心城市和温岭中心城市两个市域副中心;

“四极”:即玉环县城、天台县城、仙居县城、三门县城四个县域发展极。

“三带”:三条市域综合功能带,即沿海综合功能带、椒江流域综合功能带、沿山综合功能带。

“三片”:三大市域发展功能片区,即由市区、临海市、温岭市组成的市域协同片,玉环县、三门县 、天台县、仙居县组成的市域联动片,北联甬舟地区、南联温丽地区、西联浙中地区以及东向海洋形成的市域辐射片。

“网络化”:构建宜居美丽城乡网、蓝绿交融生态网、全域多样游憩网、外通内畅交通网、共享优质设施网五大市域支撑网络。

七、市域综合交通

1.公路系统

规划形成“四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四纵”分别指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杭绍台高速公路和诸永高速公路;“三横”分别为上三高速公路及东延线、台金高速公路和台州机场高速公路。

规划布局“两纵一横”普通国道网和“四横六纵”省道网。

2.铁路

规划形成“两纵一横三支”的铁路网络结构。“两纵”指甬台温铁路、杭绍台铁路,“一横”指金台铁路,“三支”指健跳支线、头门支线、大麦屿支线。

3.市域铁路

规划2条市域铁路,即临海东部新城至玉环的市域铁路S1线,临海中心城区至温岭东部新区的市域铁路S2线。

4.民用航空

做好台州新机场迁建的规划前期工作。在过渡期,通过对原机场进行改造扩建,完善国内航线网络,积极开辟国际航线,满足年150万人次进出港需求。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重点推进仙居、临海、温岭3个二类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及建设。

5.港口和内河航运

把台州港建设成为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台州市及浙中南地区发展经济、扩大开放的重要依托,台州市发展临港经济、推进沿海开发、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以及浙江省发展对台运输和贸易的重要口岸。

规划台州港形成以头门为核心港区,大麦屿、海门为重要港区,统筹发展健跳、龙门、黄岩港区和其它港点的分层次格局。

头门港区在承接海门港区货运功能转移和临港工业发展基础上,逐步发展为集散功能强、临港工业发达的综合性港区。规划期内加快推进头门港融入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的进程。

八、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整体山水格局保护

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和环山临海的地域特色,市域构筑“山、海、江”的整体山水格局。依托天台山、括苍山、雁荡山脉以及众多丘陵山体,形成市域整体山水格局的基底,应加强对城镇周边山体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突出山、城景观格局的特色塑造。依托东海海域以及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等湾区,塑造滨海特色景观风貌,维护周边生态环境。依托椒江及主要支流永宁江、永安溪、始丰溪,形成贯穿市域、串联山海、传承历史文化、凸显城市特色的主脉,应重点保护椒江流域河道、护岸和水质,控制流域沿线建设和景观品质。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6处,中国传统村落16处。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

九、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拓展的策略:东进西扩、南联北跨、中心内聚。

规划构建“一心、一核、六脉、四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形成环心拥湾、山海宜居组团式城市的城市空间体系。

“一心”:为“绿心”,是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核心; “一核”:指由台州行政文化商务区、商贸核心区、大学园区及创新总部共同构成的台州都市核;“六脉”:椒江组团和路桥组团之间的心海生态绿脉、椒江组团和黄岩组团之间的三山生态绿脉、黄岩组团和路桥组团之间的五峰山-鉴洋湖生态绿脉、黄长复线南部的十里铺生态绿脉、黄岩城区和江口之间的双浦生态绿脉、路桥城区与桐屿之间的中央山生态绿脉;四组团:分别是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和滨海组团。

2.城市分区指引

(1)椒江: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创新、金融服务、高端商贸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区;空间范围包含海门、白云、葭沚、洪家、章安、前所、三甲、下陈街道;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81.1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75万人。

(2)黄岩:是台州市的山水宜居城区,都市休闲中心,陆路交通枢纽和特色制造基地;空间范围包含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江口、新前、澄江、高桥街道;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54.0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3)路桥:是台州市的绿色智造基地、度假休闲区和空港交通枢纽,浙东重要商贸物流中心;空间范围包含路桥、路南、路北、峰江、螺洋、桐屿街道;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53.7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7万人。

3、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建设S1、S2线2条市域铁路。

城市骨架道路:规划延续“环+放射”的路网结构,形成由高快速路、一级主干路、二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构成五级城市道路体系。规划“一绕两环七射四延”的高快速路网体系,“十横十一纵”的一级主干路系统和“十横十纵”的二级主干路系统。

4、绿地系统

以山海为屏,将水脉相连,构建“一心六脉、三级公园、绿网连通”的绿地系统。其中“一心”即生态绿心;“六脉”包括三山生态绿脉,五峰山-鉴洋湖生态绿脉,心海生态绿脉,十里铺生态绿脉,双浦生态绿脉,中央山生态绿脉;“三级公园”:一级公园指市级综合公园,二级公园指区级公园和专类公园,三级公园指居住区级公园;“绿网连通”:通过水系、主要道路两侧带状绿地,将外围生态空间、城市公园连通,构建网络化绿地系统。

5、城市四线

城市绿线:划定市级公园、区级公园、专类公园、滨河绿地、道路防护绿地、广场绿地的城市绿线范围,对影响城市组团布局的结构性生态绿地(主要包括“一心六脉”生态绿地)以及影响绿地系统完整性的生态绿地(主要指城市开发边界内的其他生态绿地)参照城市绿线管理。总面积17423公顷。

城市蓝线:划定中心城区范围内主干河流水系的城市蓝线范围,总面积6782公顷;其他河道及排洪水渠的蓝线由专项规划和下层次城乡规划具体划定。

城市紫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及优秀历史建筑划定紫线。根据《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规定,紫线的划定分两个层级来控制,分别为核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省级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增加风貌协调区。城市紫线严格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管控。

6、城市特色

加强城市景观视廊的控制和引导,严格控制景观风貌区周边建筑高度,保护城市整体山水格局,突出山、海、江、城有机交融的城市特色风貌。

7、旧城更新

结合城市住宅发展目标与城市功能调整,对旧城区进行整治、更新、改建。严格控制旧城人口规模和开发强度,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高住宅成套率。以市场化运作、村民自愿参与、政府牵头等方式为导向,结合工业区块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分类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将城中村集体留用地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统一开发建设。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