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海南五年目标:建成热带特色高效旅游业等产业

近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海南省人大会堂开幕,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出席会议并作了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海南省将建成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海洋产业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
 
沈晓明指出,今后五年海南省的目标任务是:
 
紧扣经济繁荣,基本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重更加合理,十二个产业2018年成形、2020年成势,建成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海洋产业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基本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紧扣社会文明,努力唱响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海南品牌。社会文明大行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争取所有市县达到省级、部分市县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标准;海岛型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全国领先的品牌;政风行风民风持续向好,政府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紧扣生态宜居,巩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森林覆盖率保持62.1%以上,细颗粒物浓度控制指标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空气优良率保持99%以上,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大气、土壤、水体和近海海域等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前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过60%,能源利用效率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全域旅游示范省基本建成,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
 
紧扣人民幸福,切实增强全省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脱贫成效不断巩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全省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稳定的工作、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安全的社会环境、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沈晓明重点说明,今后五年海南省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特区发展动力和活力。海南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改革是海南与生俱来的基因;海南是一个岛屿型省份,内部市场小,各方面资源和人才都十分缺乏,开放是海南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必须把改革开放的大旗一扛到底,在国内国际全局和民族复兴大局中找准海南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自觉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以开放倒逼改革,努力使海南成为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相衔接、提升海南开放水平的制度安排。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切实研究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举措,吸引跨国公司、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落户。积极拓展航运业务,在国际贸易细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境外航线达到100条以上,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航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临港临空经济区,打造泛南海国际贸易和航运枢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按照产业互补原则,拓展友城布局,利用侨务资源,扩大国际“朋友圈”。积极参与泛珠合作、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发挥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对外开放平台优势,扛起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海南担当。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冲破利益束缚,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争创特区体制机制新优势。持续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放管服”、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农村、农垦、国资国企、户籍制度等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十二个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海南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质量上。久久为功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金融服务业、海洋产业等十二个产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决不让海南变成房地产加工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调整优化产品、区域、租售结构,居民保障性需求由政府来保障,改善性需求由市场来调节,投资性需求靠制度来限制,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增长动力转换,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生产性、有持续税源项目投资比重,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贸易,建设海南国际消费中心,吸引更多岛外、境外消费需求到岛内释放。培养“天涯工匠”,打造中外消费者信得过、叫得响的“海南质量”“海南品牌”。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各展其长,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形成企业兴旺、企业家辈出的发展新格局。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海南的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必须加快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培育市场意识、规则意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兴商的氛围。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对国有、民营、内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促进企业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防止“新官不理旧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极简审批”模式,全面推行互联网“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优化便民服务。综合施策降低企业生产性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松绑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企业存活率、活跃度。加快培育发展会计、审计、法律、仲裁、咨询、检验检测、评估等专业服务业,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接轨的商务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引入第三方评估。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流动、评价、激励、保障等政策,探索公务员聘任制,努力营造当年“十万人才下海南”的人才环境,使海南成为人才荟萃的沃土。
 
(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具有海南特色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聚焦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陆海空”等领域,推动海南具有优势的重点领域创新能力全国领先、走在世界前列。抓好文昌航天科技城建设,争取火箭总装总测项目落地。抓好三亚深海科技城建设,培育深海技术国家实验室,探索深层海水开发利用,努力打造全国唯一的国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抓好南繁育种科技城建设,培育南繁育种国家实验室,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布局未来新兴高科技产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海洋产业等产学研更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争取到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达800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
 
(五)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广开农民共同致富门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品种品牌,全力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大幅提高。扶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有较大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深化农垦改革,持续推进“八八”战略,推动农垦市场化发展,培育农垦现代企业集群。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尊重群众意愿,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五网”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发展田园综合体和共享农庄,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星罗棋布、共商共建、主客共享的休闲度假群落。
 
(六)着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市县错位发展、垦地合作共赢、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充分发挥海口、三亚南北两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实行中部保育发展,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推进儋州、琼海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拓宽东西两翼发展空间。提高人口城镇化率,深化行政区划研究,主要以服务人口而不是行政区划来配置公共资源,努力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核心,规范有序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构建空间留白机制,提高规划的适应性。像“绣花”一样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五网”基础设施,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全岛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把海南建成数据岛、数字岛、智慧岛、智能岛,推动电网“脱胎换骨”,全面完成“气化海南”任务,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使“五网”成为全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七)着力建设海洋强省,扛起守好祖国南大门的国家担当。海南姓“海”,海洋管辖面积全国最大是一大亮点,向海洋进军、向深海进军、向海洋强省进军,是海南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必须集聚国内外一流的深海领域科研、教育、产业资源,重点发展深海科技产业,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发展南海油气、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力争2022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构建新型海上民兵体系,推进三沙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等工作,加快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建设,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责任担当,把三沙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南海璀璨明珠。
 
(八)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海南生态环境,是中央赋予海南的重要政治使命,是全国人民和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必须以最严谨的规划、最严格的措施、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落实省总体规划,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坚持依法用海、科学用海、规划用海,扩大海洋保护区面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设绿色能源岛。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实行终身追责,实行司法和行政良性互动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和长效机制。“少吃祖宗的老本,不砸子孙的饭碗”,呵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呵护好海南百姓的金山银山。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海南百姓福祉。海南经济欠发达,财力不丰厚,更需要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好民生社会事业。引导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人群倾斜,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决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落实“1+2+X”高等教育总体布局,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实施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提升工程,推动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特色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提升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确保2020年中小学毕业生学会安全游泳。推进健康海南建设,继续实施“一市(县)一院”建设工程,加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市县中医院建设,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力争到2022年乡村医疗卫生院服务全国领先,努力让群众“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打造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先行区,建设一批文化体育科技公共设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建设法治海南、平安海南。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