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郑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公布

近日,郑州市公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郑州将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
 
规划研究范围包括《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主城区,以及航空城、西部新城、白沙组团和九龙组团4个片区,规划面积共1945平方公里。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将郑州市建设成以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以生态、安全、活力的海绵城市建设塑造郑州城市新形象,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排水防涝系统、防洪系统,完善城市生态保护系统,建立制度完善、手段智能、措施到位的管理体系,形成河畅岸绿、人水和谐、生态宜居、中原特色的海绵郑州。
 
海绵城市建设5项指标要求
 
水生态:天然水域面积保持程度100%。到2030年生态岸线比例达到80%以上。城市建成区热岛效应得到缓解,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夏季日平均温度不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日均温度,或与同区域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呈下降趋势。
 
水安全:城区与航空城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的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水环境:城市河道、水系水环境质量达到《河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水(环境)功能区水体水质要求,全面消灭劣V类水体,实现水体不黑臭的目标,年SS总量削减率大于50%。
 
水资源:2030年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60%。
 
水文化:塑造和美化城市水景观,充分利用良好的水空间,构建特色的水景观与水文化体系,传承良好郑州传统水文化,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什么是“两带,三区,十廊,多节点”
 
郑州建设海绵城市,将构建“两带,三区,十廊,多节点”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两带”是黄河沿岸湿地生态带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生态景观绿化带。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输水干渠是重要的输水渠道。这两条生态带是城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同时作为重要的通风廊道,能够有效缓解热岛、“雨岛”对城市的危害。
 
“三区”是生态保育区、生态缓冲区、海绵建设区。生态保育区位于规划区外西南侧山区,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缓冲区包括城市南部重要的风景名胜区集中分布带、城市北部的生态绿地缓冲区、主城区生态绿环、西部新城区生态绿环以及东部新城区绿环。海绵建设区是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区域。
 
“十廊”是规划区内的十条河流廊道。水体生态廊道不仅是城市重要的排水通道,同时也是重要的市民活动空间,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将水体生态廊道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作为重要前提。
 
“多节点”指的是以城市原有低洼湿地、重要河流节点、大型开敞空间等打造的具有区域功能的海绵城市建设核心节点,包括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水质净化、超标雨水调蓄等多种类型和功能的海绵体。
 
“两带,三区,十廊,多节点”是海绵城市的基本框架,海绵城市建设则将实施分区管控。根据《规划》,郑州市主城区划分为老城组团、惠济组团、高新组团、须水-马寨组团、城南组团、郑东新区组团和经开区组团共7个组团。
 
航空港区划分为航空城核心组团、航空城北组团、航空城东组团和航空城南组团共4个组团。西部新城划分为荥阳组团和上街组团共2个组团。东部新城划分为白沙组团和九龙组团共2个组团。
 
郑州中心城区 分5类进行海绵改造
 
老城海绵改造区:该片区主要位于主城区的老城组团和荥阳组团等现状城市建设密度较高的建成区。该片区应以问题为导向,识别各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结合旧城改造更新、道路和排水管网改造、水系整治进行老城区海绵化改造,以有机更新为主,局部节点加强区域性设施建设。
 
新城海绵提升区:该片区主要位于主城区三环至四环之间的区域,多以近年来新建建筑为主,建设品质较高、建设密度较小、绿化条件较好,近期暂无改造计划。该片区现状问题不突出,以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为主;采用渐进式、小范围的海绵化改造模式,强化集中绿地和公共空间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结合内涝积水点进行局部整治;结合景观用水、绿地灌溉等需求推进雨水资源利用;强化片区内水系的生态建设,重视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集中海绵新建区:该区域主要位于主城区北侧、东南和西侧,以及白沙组团、航空港区、西部新城的大部分区域。这些区域主要规划用地以行政办公、商业和居住为主,是城市的主要拓展区,也是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区域。该区域以目标为导向,是高标准海绵建设区;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保证水面率不减少,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广泛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
 
径流污染控制区:该片区主要位于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上街组团、九龙组团与航空城核心组团,该区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企业集中,具有较大的污染风险。该区域重点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加强初期雨水处理处置,经过污染评估后确定下渗模式;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格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推广再生水/雨水资源化利用。
 
海绵建设协调区:该片区主要位于邙山-沿黄湿地生态区、尖岗水库-西流湖生态保护区、荥阳故城生态区,是城市重要集水区及水源保护区域,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屏障和重要资源。该区域以生态保护优先,坚持适度开发、不破坏生态本底的原则,控制开发规模,控制径流污染;对开发形成的裸地和坡坎实施绿化加固,尽量保持山体原有的景观风貌。
 
2030年海绵城市占比要超八成
 
按照规划,至2020年,规划范围内建成区面积约793.4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面积约187.6平方公里,占比达到23.6%。规划到2030年,规划范围内建成区面积约1450.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面积约1275.8平方公里,占比达到88.5%。
 
近期建设项目,至2020年建筑与小区海绵设施总投资57.5亿元,城市道路海绵设施总投资137.1亿元,城市绿地总投资139.9亿元,城市水系总投资138.1亿元,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1.2亿,监测与管控能力建设1亿元,则近期建设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共计534.8亿元。其中主城区范围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工程总投资约471.1亿。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