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山东省文化科技发展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十二五”时期文化科技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科技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得到有效推进,文化创新能力不断彰显,现代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创作与生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监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外文化交流、艺术教育和文化管理服务等方面,文化科技支撑作用有了大幅提升;全社会文化科技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的集成共享机制有了新的突破,一批科技人员和研发力量汇聚到文化
行业,鼓励文化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全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课题61项,位居全国前三名,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11项,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2个;组织评选省政府“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项目60个,授予全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37个,设立“十三五”文化发展
规划重大课题5项,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200项,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1900多项。
(二)文化科技发展瓶颈
面对高新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文化科技发展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呈现出发展新趋势。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文化科技发展还不能很好满足文化发展的新需求,文化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文化艺术科学
研究的基础地位还不显著,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科技成果研发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文化事业发展中新技术集成应用较少,文化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水平偏低,相关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比较薄弱;文化企事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文化科技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力度,高层次创新型文化科技人才匮乏,文化科技创新政策需要进一步
研究落实。
(三)新时期文化科技发展展望
“十三五”是文化科技发展的关键跃升期。发挥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所产生的创新作用、引领作用、转化作用和驱动作用,建设科技与艺术高度完美结合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进一步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将深化我们对文化自身及文化产业内生动力的认识,同时可依靠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刻影响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式、文化服务传播传承方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提升科技进步对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开辟文化产品供给力的新空间,创造文化消费新需求。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改革发展所产生的强大需求拉动,也必将更加紧密地融合与促进文化科技的进步。
二、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及主要指标
(一)指导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加快推动文化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1.创新引领。充分发挥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和文化科技的引擎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传承齐鲁优秀文化资源,加强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模式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增强文化发展核心竞争力。
2.重点突破。集中力量,优选主题,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产品,提高公共文化科技服务能力,支撑文化产业科技发展。
3.协同推进。以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坚持合作共享开放,汇集各方资源,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推进文化艺术科学
研究,促进文化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优化文化科技发展环境,培养复合型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具有一批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促进文化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文化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文化艺术科学
研究体系基本完备,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比较完善,文化领域技术装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及核心关键技术取得新进步,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新进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做优做强做大上实现新突破,成为文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支撑。
(三)主要指标
1.加强文化科技战略
研究和艺术科学理论
研究,围绕文化中心工作重点开展对策性
研究、应用性
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系统部署100项左右文化科技基础科研项目,支持2000项左右文化艺术科学重点
研究课题,转化推广200项左右先进适用文化科技创新成果。
2.加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研究,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
研究与阐发,组织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科研项目500项左右。
3.完善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建设,推进文化
行业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
研究,提高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
研究水平,组织遴选50个左右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汇集和培养100名左右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专家和中青年
研究骨干,凝聚一批创新型文化科技团队。
4.加强文化科技基础环境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建设5个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新平台,树立文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验新标杆。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奖励机制,评选表彰“山东省文化创新奖”60项。
三、重点工作任务
1.围绕我省文化发展战略,推进文化领域大数据建设、互联网+文化行动计划,加快文化科技应用基础
研究、
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
研究;支持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共享、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安全监管、文化供给与服务等文化管理共性技术
研究,推动文化领域科技进步。
2.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工作和文化艺术热点问题,加强艺术科学
研究规划,健全文化艺术科学体系,发挥艺术科学
研究的智库作用;支持艺术理论、戏曲戏剧、音乐、舞蹈、新媒体艺术、美术、艺术设计、文化遗产、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区域文化等
研究领域形成
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力求居于全国学科前沿的优势学科。
1.发挥齐鲁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整合海内外
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智库资源,支持设立
研究基地、引进设立名家工作室;创新科研模式,鼓励运用科技手段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
研究与传播,支持
研究和转化一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重大科研成果。
2.加强齐文化
研究院、孔子
研究院、孟子
研究院等传统文化科研院所建设,支持开展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加强“世界儒学大会”、“稷下学宫论坛”等高端学术平台建设,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3.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征集活动,建立健全故事会网络传播平台,利用现代技术传播展示优秀故事;开展故事会出版展演展播活动,发挥全省公共文化平台的服务和传播功能,深入挖掘中国古代、近代及当代的优秀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故事展演展播。
(三)文化创新工程
1.深化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围绕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体系、文化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的目标,实施文化创新工程,引导和激励文化领域加强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我省文化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推进文化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演艺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科技、艺术教育、对外文化交流等专业领域以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技术实施创新,形成国内具有较强示范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新成果,推动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创新。
3.组织举办“文化创新高峰论坛”,汇聚国内外文化创新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成果,推动文化科技创新跨学科交流、合作,打造山东文化创新展示新平台。
1.积极运用“互联网+”,推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催生文化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形成新的文化产品科技化形态。
2.加强数字技术、声光多媒体、多维显示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传统演艺、展览、休闲娱乐、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及大型文化传播活动等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
3.推动以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
研究,支持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推进针对互联网传播秩序、新兴媒体传播、文艺演出院线、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的新技术新业务的集成应用与集成创新。
(五)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1.推动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建立文化艺术资源的信息采集、转换、记录、保存的应用技术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推进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2.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艺术表现形式资源积累的 需求,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对传统介质资源保护的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各类文化艺术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
3.支持开展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应用的关键技术
研究,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形成标准化、可共享的数字文化资源系统。
(六)文化装备与系统平台建设
1.加强文化领域科技装备
研究,鼓励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提高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传统工艺业、文化会展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数字文化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与传播、展演、展映、展播、展览的科技装备与系统平台开发应用;提升数字文化技术装备水平,支持数字文化的内容制作、传输、消费和监管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3.推进演艺装备科技研发应用,支持演艺装备核心关键技术
研究,推动演艺灯光、音响、舞台机械与数控系统的科技协同,提高齐鲁演艺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组织开展对演艺场馆质量和安全信息普查,建设演艺场馆装备质量和安全评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文化场馆建设和管理者提供质量和安全评估科技服务。
四、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一)优化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1.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文化科技工作的领导,将文化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完善文化科技管理体制,积极探索跨部门、跨地区合作新机制,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科技创新;加强与中国艺术科技
研究所战略合作,合力推进山东文化科技进步。
2.制定和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创新文化科技投融资机制,加强文化领域科技条件建设。
3.探索建立文化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文化科技发展速度、创新水平、科研潜力和效益,促进文化科技规范化发展。
4.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科技宣传、普及、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参与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5.设立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挥文化部与省政府共建山东艺术学院机制,充分利用全省艺术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建设文化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科技领军人才,汇聚各类中青年科技专家,培养特色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技术管理者;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文化科技后备人才;
研究相关政策,加大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引导和支持。
(二)拓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功能
1.面向新时期文化发展需求,加强文化科技与文化建设各领域间的协调合作,探索文化与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搭建技术与文化需求实际对接的平台,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在深度、广度上实现跨越性进展。
2.支持建立文化科技新型智库、数字化数据库、科技服务平台,鼓励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
研究、文化科技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高端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场馆建设与科技管理
研究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探索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文化科技产业。
(三)加强文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1.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建设若干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开展文化科技重大关键技术
研究、科技交流、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领文化科技聚焦需求、深度融合、加强转化、协同创新的发展新模式。
2.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一批带动性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研究制定科技研发、实验、生产、人才培养的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带动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领军企业和科技创新中心。
(四)发挥科技项目引领带动作用
1.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
研究重点课题、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为龙头,带动全省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争取在国家文化科技项目中立项数量稳固增加。
2.加强文化科技项目
规划,发布艺术科学
研究重大课题指南,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统筹协调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推广、转化及应用;组织开展“全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
研究课题”、“优秀传统文化
研究专项课题”,持续增强文化科技
研究积累,并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五)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奖励机制
1.组织开展“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评选表彰。以省政府设立“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为抓手,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倡导文化领域立足时代前沿、弘扬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传播科学思想,鼓励和调动文化创新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快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文化创新工程,加强“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成果推广应用,采用各种形式扶持、提升文化创新典型;发挥获奖项目的示范、引领和实效作用,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文化业态、发展模式创新,逐步形成一整套文化建设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