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1、医美机构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全市医疗美容机构基本形成了以医疗美容医院为主体,医疗美容门诊部和诊所、综合医院美容科室等为支撑的发展格局。2016年,全市有医疗美容机构159家,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医疗美容医院17家,医疗美容门诊部59家。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占比超过90%,主要开展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等业务。全市医疗美容服务量约50万人次,其中医疗美容医院服务人次约占65%。
2、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突出。成都是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在医疗美容、生物医药等领域集聚了众多的创新资源。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医学院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的医疗美容领军人才,在牙齿美容、创面修复等领域处于全国前列。蓝光英诺、迪康药业、奥泰医疗等企业在3D生物打印、医用材料、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3、聚集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截至2016年底,全市70%左右的医疗美容机构分布在武侯区和成都高新区。其中,武侯区84家,约占全市的52.8%,主要聚集在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商业人气较高的人民南路沿线、红牌楼商圈等区域。成都高新区27家,约占全市的17%,主要分布在芳草街、大源等区域。
4、医美关联产业支撑扎实。成都旅游、金融等产业具有较强实力,能够为医疗美容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成都宜业宜居、环境优美,周边地区康养、旅游资源丰富,2016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2亿人次,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成都金融业2017年实现增加值1604亿元,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位列中西部城市首位,能够为医疗美容产业提供雄厚的金融要素支撑。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医疗美容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医疗美容药品、器械等制造环节较为薄弱。二是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部分生活美容机构从事医疗美容业务的现象依然存在,医美纠纷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品牌影响力不足,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医疗美容机构较少。四是公立医院受体制机制制约,科研、人才等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对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引领带动作用不足。
(三)面临形势
1、医疗美容市场前景广阔。得益于医疗美容技术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持续增加等因素,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全球医疗美容市场增速将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速。我国医疗美容产业市场规模处于全球第三位,随着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提升和消费理念转变,未来我国医疗美容市场将快速增长。
2、我国医疗美容机构整合加剧。当前,我国医疗美容产业仍处于成长期,医疗美容机构普遍不大不强。随着社会办医全面放开,更多的民营资本将进入医疗美容领域,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医疗美容机构间兼并重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未来,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的大型连锁医疗美容机构将成为发展趋势,
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
3、成都医美产业发展潜力大。成都市民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理念,消费观念普遍超前,具有较强的医疗美容意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市场腹地涵盖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西南地区近2亿人口,医疗美容消费需求旺盛。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的形势下,致力于建设国际门户城市的成都,正从内陆腹地向泛欧泛亚的前沿转变,在人才、资金等产业要素聚集以及吸引高端消费人群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抓住消费升级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构建医疗美容产业生态圈为主线,以突出发展医疗美容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美容制造业、延伸发展关联产业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引领,着力引进培育市场主体,强化载体建设,创新人才、技术、政策等关键要素供给,规范
行业发展秩序,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医疗美容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成都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强化市场主体在推进医疗美容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医疗美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招大引强与内生培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要素资源,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加快引进一批知名医疗美容机构及其关联企业。加强本土医疗美容机构(企业)的培育力度,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
3、坚持集聚发展与融合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区域,推进医疗美容产业集聚发展,实现要素集约高效利用。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进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贸易、旅游、信息服务等产业融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着力提升成都医疗美容产业的质量和规模,加快聚集国内外知名医疗美容企业、机构和人才,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到2025年,成都医疗美容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2030年达到2000亿元,成为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
三、发展重点
抓住消费升级机遇,瞄准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发展医疗美容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美容制造业,延伸发展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着力构建医疗美容产业生态圈。
(一)突出发展医疗美容服务业
顺应医疗美容服务微创、安全、精细化等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外科美容、皮肤美容和牙齿美容,积极培育中医美容,加快引进培育一批知名医疗美容机构(企业),提升
行业服务水平和影响力,完善全市医疗美容服务体系。
(二)加快发展医疗美容制造业
围绕医疗美容服务业发展需求,发挥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积极向医疗美容产业链上游拓展,重点发展医美产业相关的医美材料、药品和医疗器械,支持高校院所联合生物医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干细胞生物技术、激光技术、填充材料等前沿技术,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医美制造企业。
(三)延伸发展医疗美容关联产业
以医疗美容服务业和相关制造业为依托,延伸发展信息服务、文创、旅游、生活美容、贸易、会展、金融等关联产业,推动医疗美容产业与关联产业良性互动、互利共生,形成“大医美”发展格局。
四、空间布局
结合全市医疗美容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坚持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加快构建“三区两城多点”的医疗美容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一)三区
在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武侯区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疗美容服务业核心集聚区,重点布局医疗美容服务、技术研发、教育培训等产业领域。成都天府新区加强与国内外顶级医疗美容机构合作,推动创新研发、孵化、服务、生产等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医疗美容产业园区。成都高新区发挥国际化水平高、高端商务聚集等优势,在大源片区的天府一街、天府二街、天府三街区域,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医疗美容机构,打造国际化医疗美容街区。武侯区发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的医美技术和人才优势,支持现有龙头医美机构做大做强,打造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牌楼、人民南路医疗美容集聚区。
(二)两城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发挥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实力强、制造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充足的优势,重点布局医疗美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产业领域,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疗美容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三)多点
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和成华区以推动现有医疗美容机构转型升级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医疗美容服务水平,打造各具特色的医疗美容产业支撑点。同时,根据“东进”区域未来发展需求,以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为重点区域,适当超前引进医疗美容机构(企业),打造医疗美容产业新支撑点。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医美之都”名片
1、培育医疗美容机构品牌。支持医疗美容机构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提升品牌价值为核心,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推动医疗美容产业链垂直整合。支持医疗美容机构集团化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大型连锁集团,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医疗美容门诊部和诊所做精细分领域,形成一批特色品牌。
2、塑造医疗美容
行业品牌。鼓励医疗美容机构积极参与
行业标准制定、认证等工作,制定高水平的地方标准,提升成都医疗美容
行业的品质和话语权。支持咨询、营销、培训、研发等医疗美容品牌服务机构发展,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建立医疗美容消费维权机制,推动
行业合作,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升
行业整体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3、扩大城市医疗美容品牌知名度。加强城市品牌宣传推广,积极打造高端化、国际化、可信赖的医疗美容城市品牌,不断扩大医疗美容消费群体。支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医疗美容
行业会议、论坛、展会、选秀、选美等活动,提升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影响力。支持创办医美杂志,加强学术交流,大力普及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二)强化项目招引,提升医美产业能级
1、实施生态圈招商。围绕医疗美容产业生态圈,瞄准产业关键缺失环节,实施强链补链,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医疗美容机构(企业)。以
行业领军医疗美容企业为核心,着力引进相关配套企业。瞄准医疗美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进相关联的经销贸易、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知名企业,增强服务配套能力。
2、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实施选商选资,强化项目准入,确保引进项目的先进性。实施精准招商,建立医美招商目标企业数据库,实时跟踪收集信息和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商引资策略。实施以商招商,建立与
行业协会、专业招商机构、在蓉重点医美机构(企业)对接机制,发挥其人脉、信息等优势,引进相关重大项目。
3、加快签约项目建设。制定重大项目年度推进方案,完善项目签约开工联动考核机制,促进已谈项目签约、已签约项目开工、已开工项目投产等环节无缝衔接。强化项目精细化管理服务,建立月度督查、协调、通报等制度,抓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提高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建成的效率。
(三)加强引智育智,夯实医美人才支撑
1、积极引进人才。建立与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瑞士等世界领先的医疗美容机构(企业)联系机制,重点吸引国际国内
行业领军人才、杰出科学家到成都创新创业。完善柔性引才机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支持专业人才到成都短期执业,开展医疗美容研发、生产、服务合作。
2、加强人才培育。支持国内外知名医美专家来蓉执教、访问和学术交流,鼓励高校根据产业和市场需要设立医疗美容学院、开办医疗美容专业,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与医疗美容机构的人才双向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从业人员交流培训,不断提升医疗美容
行业技术水平。
3、优化人才环境。贯彻落实成都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流程,强化人才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服务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医疗美容高端人才纳入奖励体系,完善从业人员评价标准,畅通民营医疗美容机构执业医生职称晋升通道。
(四)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大医美”发展格局
1、推动医疗美容与文创旅游业融合。发挥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优势,开发以医疗美容服务为主题的文创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消费者来蓉接受医疗美容服务。鼓励开发以医美为题材的影视文化产品,探索建立“出入境-交通出行-休闲购物-医疗美容-旅游”的便捷化服务体系,促进医疗美容服务与文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推动医疗美容与互联网融合。支持发展医疗美容网站、APP等,培育“互联网+医疗美容”服务平台,促进医疗美容
行业市场渠道变革。推动医疗美容产业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开展个性化医疗美容、医美金融服务等提供支撑。支持医疗美容机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3、推动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融合。鼓励医疗美容机构向生活美容领域延伸,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为消费者提供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等全流程服务。支持生活美容机构依法与医疗美容机构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扩大医疗美容消费群体。探索创办融合医疗美容、生活美容,以及高档化妆品、奢侈品、艺术品鉴等于一体的大型医美综合体。
(五)加快载体建设,促进医美要素聚集
1、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坚持“先公建后产业”原则,加快医疗美容产业园区道路、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配套建设教育、文化、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建设一批公共厂房、标准车间等医美制造业发展平台。加强医美街区的
规划建设,采用新建医美综合体、现有楼宇改造升级等方式,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医美产业聚集区。
2、支持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鼓励高校院所、医疗美容机构、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
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医美创业载体,组建医美创新联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为医疗美容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3、创新载体建设管理模式。坚持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发展载体
规划;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载体开发建设。引进培育市场化产业园区运营商,打造园区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医疗美容园区专业化服务水平。
(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医美产业生态
1、完善
行业监管。建立卫计、食药监、工商、人社、公安、网信等部门的常态化信息沟通、共享机制,设立非法医疗美容举报热线,加强医疗美容市场监管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和违法处罚制度,规范医疗美容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落实
行业准入审批和诊疗规范。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医美
行业协会作用,切实推动
行业自律。
2、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制定医疗美容产业发展专项政策,重点在高端项目引进建设、人才引进培育、产品研发、企业发展、载体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国内外知名医疗美容企业(机构)及要素资源快速聚集,不断提升医疗美容产业质量和规模,加快形成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推进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促进成都在医疗美容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等领域先行先试。鼓励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建立人才、技术、服务等合作关系,支持社会力量办好多层次多样化医疗美容服务。建立医疗美容手术风险治疗绿色通道,鼓励开展医疗美容保险业务,加强执业风险培训,提升
行业抗风险意识和处理能力。适当放宽公立医院医疗美容科室开展特需服务的限制,鼓励公立医院医疗美容医师开展多机构执业。探索医生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开展共享医疗美容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职能,加强对医疗美容产业
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区(市)县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推进各项工作实施,形成市、区(市)县有效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
将
规划确定的医疗美容产业主要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确保
规划分年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建立医疗美容产业统计体系,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和预测
分析。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健全医疗美容目标考核督查机制,对各责任区(市)县和市级部门实施年度考评,确保
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建立
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发展形势及时修订完善,增强
规划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