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解读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过程中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支撑着工业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以下简称《平台指南》),旨在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

一、背景情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是各国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抢占产业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着力建设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

近半年以来,国内产业界和地方对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快布局。但目前各方对平台内涵、技术、功能以及建设路径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在平台培育与推广方面没有可参考的成熟经验。因此,亟需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

二、总体考虑

《平台指南》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以平台标准为引领,坚持建平台和用平台双轮驱动,打造平台生态体系,优化平台监管环境,加快培育平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与措施具体。《平台指南》以解决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关键问题为导向,在研究提出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任务过程中,从平台培育、推广、生态建设等核心问题出发,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二是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平台指南》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建立规范与标准、发布指南、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形成完整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注重政策衔接与前瞻布局。《平台指南》在与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等已有工作进行统筹衔接的基础上,布局前沿创新技术,鼓励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平台指南》结合工业互联网建设及推广工程要求,提出平台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地方普遍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分期分批遴选10家左右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推动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工业APP的大规模开发与商业化应用;选择重点工业设备作为推动平台应用的切入点,带动工业企业上云,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项目;按照“以测促建、以测带用”的思路,建成平台试验测试、公共支撑和标准体系,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生态。

四、主要任务

《平台指南》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标准、培育平台、推广平台、建设生态和加强管理五方面内容。

(一)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是规范平台功能,带动平台的技术研发、行业应用、服务创新等全价值链协同发展的关键。《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标准体系不完善”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重要差距之一,亟需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制定。

《平台指南》围绕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推广机制建设以及推动标准国际对接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服务等领域,制定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建立平台标准体系;二是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和联盟协会作用,建设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标准符合性验证工具及解决方案,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形成平台标准的制定及推广机制;三是建立与德国工业4.0平台、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对标机制,加快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支持标准化机构及重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平台标准国际对接。

(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任务,也是争夺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举措。《指导意见》中提出,平台培育要坚持“企业主导、市场选择、动态调整”,从政府政策和企业实践两端共同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平台指南》围绕打造跨行业跨领域、企业级两类平台目标,面向政府和企业两类主体,提出平台培育具体举措。在政府政策方面,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在地方普遍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分批分期遴选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和平台能力成熟度评价,发布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荐名录,培育一批具备独立自主运营能力的特定行业、特定区域企业级平台。在企业实践方面,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围绕边缘、平台、应用三大核心层级,通过建设设备协议开放开源社区、推动基础共性技术模型化、开发预集成平台方案等,强化平台设备管理、工业机理模型开发、应用开发支持及工业APP创新等关键能力,加快平台建设。

(三)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

建平台和用平台双轮驱动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的主线,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只有找到“杀手级”应用,才能带动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和持续演进。当前,我国工业体系中存在大量高资源消耗、高安全风险、低利用效率的工业设备,存在大量分散割裂的企业业务系统“信息孤岛”,推动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企业业务系统上云,是有效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的切入点,是实现平台应用推广的关键抓手。

《平台指南》围绕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三个方面,提出平台应用推广的推进方向。一是实施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制定分行业、分领域重点工业设备数据云端迁移指南,鼓励平台企业在线发布核心设备运行绩效榜单和最佳工艺方案,支持建设重点工业设备运营维护专家资源库,推动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上云,实现节能降耗、精准运维、高效发电和效益提升。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业务系统上云,鼓励龙头企业打通、开放和共享业务系统,鼓励地方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方式加大企业上云支持。三是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

(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本质上是产业生态主导权之争,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体系是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途径。平台生态的构建要面向平台产品自身构建试验测试环境,聚合各方主体协同创新;面向平台承载的工业APP构建开发者社区,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应用创新;面向平台技术成果认定与市场化推广,建立线上新型服务体系,优化平台生态环境。

《平台指南》提出平台试验测试、开发者社区和新型服务体系等三方面生态建设重点。一是针对平台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不完善的问题,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体系,通过全场景大规模的试验测试,寻求最佳技术和产品路线,加速平台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平台技术和商业成熟度。二是针对平台解决方案或工业APP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者社区,形成集体开发、合作创新与人才评价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培育工业APP开发者人才队伍。三是面向企业接入平台后认证需求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趋势,构建新型平台服务体系,探索基于平台的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机制,完善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线上认证体系,推动制造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共享交易。

(五)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管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有效管理是平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共同发力、协同推进,营造平台发展良好环境。

《平台指南》针对平台互联互通、平台运营监测、平台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加强平台管理的具体举措。一是推动平台间数据与服务互联互通,通过制定相关规范和准则构建公平、有序、开放的平台发展环境,实现功能模块在不同平台间可部署、可调用、可订阅,避免PaaS平台企业被IaaS企业所绑定;二是开展平台运营分析与动态监测,加强对平台发展情况、新技术应用和工业大数据共享交易的监测分析,定期发布工业APP订阅榜、平台用户地图,细分行业产能分布数字地图等统计成果,实时、动态监测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运行情况;三是完善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综合保障平台建设,提升安全态势感知、漏洞发现等能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强化企业平台安全主体责任。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