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同发展,整机与零部件协同推进,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行业推广应用,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实现机器人产业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为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提供先进装备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发展、配套链条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全省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万台,形成一批机器人重点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机器人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组建一批机器人推广应用中心,在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和安防等特殊领域实施一批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200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实现批量应用。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省内重点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为依托,加快培育建设省级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序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推进机器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加快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发展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机器人产品研发,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
 
  (二)加强行业推广应用。组织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积极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拓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支持各类危险劳动环境、高劳动强度工况和高洁净度工况下的工业机器人顶岗换人,支持民爆、化工、煤炭等特殊领域广泛应用生产、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本质安全水平,三年累计实施示范应用工程60项以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组建成立机器人推广应用中心,积极探索机器人商业推广和营运新模式,三年计划组建各类推广应用中心20家左右。依托行业中介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有计划组织召开机器人行业产需对接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促进机器人研发制造行业与应用行业深度合作。有序组织机器人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展会,每年累计组织企业不少于100家,推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应用。
 
  (三)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加强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支持开展机器人评价标准的研究和验证。推进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建设,推动成立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机构。
 
  (四)培育标杆龙头企业。支持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重点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新品开发。鼓励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引导主机企业整合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产业链资源,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优、发展效益好的优秀领军企业。支持机器人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推进“互联网+”行动,积极引导机器人企业建设企业云平台和行业云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
 
  (五)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机器人产业发展跟踪评估,有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化、集聚化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互补、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逐步打造一批品牌形象突出、集聚发展效应显著的机器人产业基地。积极支持机器人产业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服务体系,培育建设一批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组织。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建立健全推进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督查管理,推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智能制造专项、强基工程专项等对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通过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等渠道,支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推荐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机器人项目争取信贷支持。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机器人应用推广。
 
  (三)加强人才开发建设。切实把握企业人才智力需求,开展“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加强机器人领域科技企业家和高端人才培养,提升高端人才、专业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在工业机器人4S中心共建、创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开展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合作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组织开展省级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推动机器人技术应用和技能创新。
 
  (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行业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政策宣传,构建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加强融资专项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与行业网站,加强宣传报道。落实工信部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