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及主产品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已形成以矿产采选、冶炼、加工为基础,以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以锡、钛、铂族金属等稀贵金属材料为龙头的金属材料产业;以硅、锗、铟等材料为代表的光电子材料产业;以精细磷化工、煤化工和有机化工为代表的化工材料产业。2014年全省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约80户,近3年总销售收入2134.5亿元,上缴税收36.5亿元。
 
  二、产业发展重点及思路
 
  云南省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稀贵金属新材料领域。稀贵金属化学催化材料、稀贵金属特种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稀贵金属复合材料、稀贵金属新能源材料、稀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
 
  二是基础金属新材料领域。以铜、铝、铅、锌、锡、钛等金属为基础,培育延伸产业链,加快突破国外对特种新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的封锁,实现由原材料初级产品向适用于制造航空器、舰船、汽车等需要的新型材料转变,重点发展金属基碳纳米管等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和高纯材料等。
 
  三是能源及光电新材料领域。进一步开发锗、铟、锂、硅等为基础的动力、储能、光电新材料,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及光电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四是化工及其他非金属材料领域。以褐煤洁净化利用为基础的新型煤化工材料,烯烃、聚丙烯、丙烯酸酯等;食品级磷酸盐、次亚磷酸盐、磷系阻燃剂、高聚磷酸铵等精细磷化工材料;高档钛白粉;石墨烯基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石墨材料、膜材料、石头纸、特种玻璃;石油基特种合成橡胶及高性能纤维等新材料。
 
  在发展思路上,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等部署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基础、优势,着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程、重大新产品开发工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程,突出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以市场为主体,以技术链支撑产业链,突破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产业化,依托大型企业、骨干企业打造产业新亮点,依托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的新材料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社会效益。
 
  三、科技支撑的重点方向
 
  (一)稀贵金属新材料领域
 
  重点发展贵金属化学催化材料、航天用铱合金、高性能银基电接触材料、高性能高可靠钎焊材料、新一代航天用“喷管”;信息功能材料中高端电子浆料用有机树脂;新能源材料中新型燃料电池用贵金属电极材料、封装材料;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减摩耐磨材料;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中低品位难处理铂族金属高效富集、难溶解铂族金属溶解与精炼提纯、有价稀散金属综合回收等。
 
  (二)基础金属新材料领域
 
  重点发展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高速铁路用受电弓滑板材料、3D打印用钛及钛合金粉末、高端应用领域用高品质钛合金、高精超薄铝箔、铝板带、车用铝轮毂、铝—陶瓷复合材料、铝空气电池电极材料、航空级海绵钛、军工配套用钛合金、功能型纳米钛白粉、高纯精细复合锡基材料、高性能氧化锌、铅精深加工、异型高导电铜排等产品。
 
  (三)光电子新材料领域
 
  重点发展大直径(>300mm)红外级锗单晶、红外热像仪,无水峰光纤级四氯化锗,大直径(6—8英寸)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片,大直径(6英寸)高纯度砷化镓、直径2—4英寸磷化铟单晶及晶片,直径2—4英寸碳化硅单晶片、13N超高纯锗单晶等新材料和新产品,提升电子级多晶硅、大面积CVD石墨烯薄膜、氧化石墨烯等石墨烯基光电材料,引导产学研合作,开发液晶显示用高性能靶材、高速航空发动机轴承材料的银铅铟合金、汽车和飞机用反射红外线含铟玻璃等。
 
  (四)其他新材料领域
 
  重点发展环保领域、交通基础设施用不锈钢复合热板、饮用水长距离卫生输送用不锈钢复合材料内复合螺旋焊管、石头纸产品、新型功能玻璃材料、硅藻土等深加工材料、纳米无机材料、污水及废气处理新材料、高纯砷等产品、天然微合金铁粉,以及精密器械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及新产品等。
 
  四、主要措施办法
 
  发挥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这两个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抓住产业优势,补上链条短板,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是合力打造重点产业。加强龙头企业与行业优势单位的联合,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昆明理工大学、省科学技术院、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与国内外优势单位合作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是增加关键环节投入。加强“贵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等新材料联盟、基地和平台建设,统筹基地、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
 
  三是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以实施重大专项为支撑,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建立和完善新产品研发、生产、质量保障及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的一体化运作体系。
 
  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人才平台的带动作用,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入滇落地转化。
 
  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形成协同工作机制,针对产业发展阶段落实支持措施,用足用好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西部大开发的投融资、土地、厂房、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形成合力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