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长三角示范区启动绿色发展规划研究,这三个统一有望更早实现

长三角区域环境如何实现“共商共享共治”?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认为,重点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执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里,这几个统一应该要更早一些实现。”

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相应的绿色发展规划已经先行启动研究。哪些领域会率先推进?寿子琪说,由于各地发展阶段有差异,承担的国家任务不同,所以“要一件件去推,能够达成共识的先推”。

示范区的绿色发展

目前,上海正会同江苏、浙江两省抓紧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最突出的任务就是务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江苏将全力支持配合,种好这个“试验田”,推动相邻地区加强对接、互利共赢、融合发展。

3月7日举行的“嘉善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强调,示范区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浙江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嘉兴尤其是嘉善必须承担起全省使命。在一体化示范区的谋划中,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六个方面实现“一体化”合作对接。

再早之前的1月9日,沪苏浙三地交界的两区一县(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共同签署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协作机制为基础、以标准统一为支撑、以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以环境信息共享为依托、以完善市场机制为补充,从区域发展协作、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安全防控三方面建立完善三地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切实维护三地环境运行安全。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执法,既是长三角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客观需要,也已经成为三省一市的共识。

“接下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应逐步统一标准,目前各地环境准入标准不尽相同,但只要四家人把标准晒出来,尽可能协商、互相参照,就有可能做到统一。”寿子琪说。

在2018年10月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七次工作会议暨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四次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做足“联”字文章,深化完善协作机制,全面提升协作水平。标准要统一,抓紧研究推进排放标准、产品标准、环保规范等对接统一;信息要共享,持续推进区域空气质量监控、污染源排放清单、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等数据常态化共享,加强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要同步,紧密衔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强化源头防控;执法要联合,形成区域统一规范,积极开展联动执法检查;攻关要联手,提升区域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细化、一体化水平;上下要联动,在国家各部委支持帮助下,三省一市各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

为了更好地保护太湖水环境,2018年上半年起,环太湖区域开始实行“退蟹还湖”。

为了做足“联”字文章,2018年12月12日~14日,苏浙沪皖三省一市的20位全国人大代表,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情况作了三天的联合视察。这是三省一市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联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也属首次开展。

太湖流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

从社会经济状况来看,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2017年,太湖流域总人口605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4%;GDP为80815亿元,占全国GDP的9.8%;人均GDP是13.3万元,是全国人均GDP的2.2倍。

太湖流域内河网如织,湖泊棋布,是我国著名的平原河网区。2000年,太湖流域 80%河网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太湖水体水质以 IV 类水为主,70%以上为富营养化,水污染已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但到了2017年,太湖流域水质评价总河长6340.9公里,比上年增加76.7公里。全年期水质达到或优于3类的河长比例为33.1%。

在参加这次联合视察中,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提出,三省一市同属长三角、同在中国最发达地区,但每个省级人大对环境立法标准、对环境的要求,各地具体环保措施都还有许多不同。因此,丁光宏建议,三省一市人大可考虑率先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的环境标准。

“标准不一是一个普遍现象,比如黄标车报废,各地标准不一;比如陆源入海,各地的排污政策标准、水质监测项目标准限值也不统一。”丁光宏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丁光宏说,正是这次视察,让代表们看到了水源保护的严峻性与复杂性;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大家对长三角水源保护的积极性与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也提出,太湖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高,各地区水系交错,水势扩展矛盾较多,必须通过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破解制约水环境治理的体制障碍,形成良性普惠的运行机制。

在组织协调上,长三角各省市党委政府和水治理机构必须有大局担当,站在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流域综合治理的高度,推动区域间法规、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协调统一。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提出,生态补偿机制能否继续放大,值得总结并推广应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水环境治理应同步推进、提升标准,其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付出谁得益”的原则。

全国人大代表、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程寒飞表示,长三角地区水环境、水生态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应尽可能制定统一的治理标准,太湖流域有很多产业转移,不能因此带来污染物转移。

作为此次联合视察的第一召集人,寿子琪表示,长三角水环境的治理已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协同共治的格局正在形成。

据了解,长三角三省一市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视察活动以五年为一周期,每年围绕1~2个主题至少组织一次三省一市全国人大代表开展联合视察。联合视察活动原则上按照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顺序依次承办。

这些领域还需要加大力度探索

跨界河湖污染治理只是长三角需要携手推动的生态环境重要领域之一。此外,油品升级、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港口货运和集装箱转运专项治理、岸电推广应用等,也需要加大力度、积极探索。

以岸电为例,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就表示,使用绿色岸电能使靠港船舶减少高达95%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2016年4月1日长三角率先启动船舶排放控制工作以来,截至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江、浙、沪港口高压岸电设备共建成27套,但目前总体利用率仅为40%左右,平均每月接电时间在30~200小时不等。港口绿色岸电推广工作遭遇瓶颈,面临建设运维投资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管理标准规范不健全等现实难题,加之尚未出台强制性政策措施,现有激励机制力度有限,导致港口岸电项目设施覆盖率低、使用率低,出现“港口不想建、船舶不想用”的窘境。

曹阿民建议,加开技术研发,加大政策扶持,以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港口绿色岸电推广应用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申能集团董事长黄迪南也说,港口岸电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应用初期,从体制机制建设及应用效果来看,由于港口责任主体及利益主体众多,区域联动机制、投融资及运营模式、技术标准体系、考核监督体系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其推进难度较大。只有尽快将这些领域的问题解决,我国港口岸电才能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2018年,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又进入了新阶段。包括分阶段提前实施了船舶排放控制区措施,提前落实了国六油品升级,制定方案深化了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联合制定实施了首个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印发实施了太浦河水质预警联动方案等等。

此外,为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环保领域信用管理水平,营造“失信者处处受制,守信者处处受益”的区域信用发展环境,2018年6月,三省一市信用办及环保部门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签署了《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领域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发布首个区域严重失信行为认定标准、联合惩戒措施。

近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厅局长例会提出,2019年,长三角区域将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深度开展长江生态治理与保护等区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共同破解共性环境问题;同时探索推进区域标准统一,在目前实践基础上尽可能向高标准看齐;加强区域流动源联合监管,改善区域交通结构。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