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为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浙江省教育厅于近日印发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行动计划》明确,浙江全面推进数字教育,到2020年,力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符合“数字浙江”发展需要的教育新生态。

根据《行动计划》,浙江将实施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基础教育精准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提升”、“数字高校”建设、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大资源共享6大行动。具体内容,快随小布来看——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行动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推进教师评职评优、学生学籍、综合素质评价、校园安全、教育资助、考试报名、毕业就业、科研培训、督导评估、事业统计等业务流程优化再造。

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试题库建设,开展英语听说智能考试应用研究,推动智能阅卷技术在大规模考试中的深度应用;建立师生身份认证中心。

教育系统政务服务事项

全面实现“掌上办理”

推进教育政务数据省级集中,建成全省统一的“网上”和“掌上”办事大厅,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程监督,到2020年底全省教育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掌上办理”。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等政务(校务)服务入口,聚焦新生入学、就业服务、教育缴费等民生热点,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

基础教育精准教学行动

建设多样化课程资源

各地各校结合本地本校特色,大力开发和共享数字化校本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资源,支持学生灵活选择和组合应用,支持教师实现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打破学科界限,开展综合课程、主题课程、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课程等跨学科、融合性课程。

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主要教学场所

全面普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人人拥有至少一种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校校建有录播教室。

重构教学活动空间,大力推进学科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新型教室的建设和应用。积极创设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环境,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

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业诊断和评价

利用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等技术,伴随式收集和分析学习者日常学习行为和过程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对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支持学生自适应学习;实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精准评测和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开展精准教学试点示范

开展100个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300个基于技术的精准教学试点和1000个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试点,形成一批精准教学示范典型。

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提升”行动

到2020年

数字校园建成率达100%

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到2020年,数字校园建成率达100%,全省中职学校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实现“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

在浙江省教育大数据仓中形成中职教育的数据汇集,实现学校全方位数据实时采集。完善中职学籍管理系统,强化学历认证和专业设置管理功能。

大力推进在线教学

大力推进在线教学,遴选名师开设优质课在线课堂,探索高校面向中职学校开设先修网络课程,逐步形成“区域共享课程+校本特色课程”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探索学生在线学习学分认证。

开设大师微讲堂100讲,鼓励学校开展智慧实训室建设与应用,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等教学实践。

建成300个教师特色教学空间

以省级中职名校为重点,创建50个名校网络空间,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发展。

培育20个智慧教育案例典型,发布全省中职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创建100个省级名师(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建设和共享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与研究成果。

建成300个教师特色教学空间,发挥名师空间教学应用的引领示范作用。创建50个名专业网络空间,发挥专业辐射带动作用。

“数字高校”建设行动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积极探索与推动基于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建设集教务、学工、人事、财务、科研、实验室等一体化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和数据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师生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

建设20所

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

加强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推进跨校选课,逐步实现学分互认。

建设20所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鼓励高校共建优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100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认定1000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建设100个省级在线教学名师空间,认定1000项“互联网+教学”省级教学改革案例、1000堂“互联网+教学”省级示范课和1000种新形态教材,促进“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

推进“学分银行”建设

鼓励高校增设数字经济紧缺学科专业,优化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加快实现各类学习经历和培训成果的认证、积累和应用。

规范在线学习和跨校选课的程序和考核评价办法,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办法,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

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列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基本内容,推动高校教师适应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

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网络学习空间、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等促进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浙江省教师发展网络学校

鼓励学校、教师和其他社会机构共建共享培训资源;支持教师自发的团队研修和非正式学习。

建设浙江省教师发展网络学校,与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浙江省教师培训质量监控平台形成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实施、评价监控的信息化支撑的有机整体。

健全监控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以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核心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

教育大资源共享行动

建设之江汇教育广场

建成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省、市、县(市、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

建设互联网学校,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各年龄段人员,提供涵盖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升学指导、生涯规划、老年教育等优质课程资源,组建和培养100个在线教学团队。

建成50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在全省培育1000个网络教学精品空间和1000个专题教育社区。

优化家长网络学校,建成500个家庭教育专题数字资源,开通100个“数字家校”,引入30位家庭教育名师,面向全省家长和学校宣传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

实施中小学校网络牵手计划

实现乡村学校与名校名师网络结对,组织一批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初中建立紧密型结对关系,开展“城乡同步课堂”试点,探索两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

推出“名师课表”,组织名校名师为乡村学校开设在线课程,积极探索“在线教学+线下指导”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服务,助力学校开齐开好艺术类等紧缺课程。

为乡村教师开展“一课一教研”,完成100名乡村校长和200名种子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应用培训。

实现乡镇成校网站建设全覆盖

建设终身教育课程资源库,构建学习者终身学习档案,增加学习资源有效供给。

实现乡镇成校网站建设全覆盖,提供“一次不用跑”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创建浙江省终身教育网络品牌。

推广用活“第三年龄学堂”,建设覆盖全省城乡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老年教育课程资源,上线100门特色课程,打造5个老年教育网络示范专业。

开展网络扶贫和援建

面向援建地区开放之江汇教育广场,通过开放网络课程等各类数字资源和名师网络工作室等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的辐射,引导浙江中小学教师和受援地区教师实现网络结对,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开设“同步课堂”。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