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一、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必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速度。近年来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突出地暴露了现有医疗服务能力(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解决这个矛盾,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同时结合国内的实践来看,证明仅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需要全社会参与。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政府也出台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相关政策。但是,目前民营医疗机构还较弱小,没有实现规模化发展,整体竞争力不足。其原因包括:起步晚,基础差,人才缺,层次低,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受到严格的准入限制。
当前,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其中,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持谨慎态度,并先期进行试点探索。但是,逐步发展、扶持和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能力的民营医疗机构,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医疗服务领域有序竞争格局的形成,从而逐步达到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和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双提升”的目的,既是国家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办法之一,也是逐步改变公立医院以雄厚的设备、人才、技术等资源实力“独步天下”现状的重要措施。
不论如何,在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不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在竞争中促进医药消费多元化发展,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始终是医疗服务和医疗市场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中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
民营医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民营医院才开始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据2002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1500多家。2003年,由于公立医院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地方政府改革卫生医疗体制,允许公立医院通过委托经营、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或整体出让的办法,引进社会资本,并对民营医院实行免除3年营业税制度。这一措施,使得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到了医疗行业,2003年底已超过2000家。2004年4月9日,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医疗服务事业,对于社会资金投入医疗事业的,允许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民营医院又一次成为热点投资话题。目前民营医院产生的主要模式包括:由个体诊所逐渐发展成的医院;一些企业和个人通过兼并、注资改制发展起来的自主经营或股份合作医院;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公立医院转制等。经营特征一般以各类专科、中医和民族医院为主,综合性医院、西医类医院较少。他们机制灵活,重视宣传,价格低、服务优的特色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民营医院20年的发展历程,国家从立法及相关宏观政策层面已经确立了民营医院的合法乃至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地位,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上由于各级职能部门的偏见,加上现行关于民办医疗机构管理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设置门槛,导致民营医院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往往会找不到具体的政策依据。另外媒体导向和公众认识上对民营医院存在较大偏见,所以就在实质上造成了民营医院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它们依然未得到应有的待遇。
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生存环境压力下,又是一个投资大而回收期长的行业,一些民营医院难免急于求成,就出现了许多虚假宣传、扰乱市场、损害患者利益等急功近利的行为,另外大多数民营医院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缺乏整体长期战略规划、管理不适合、忽视人才培养、技术实力薄弱等内伤。
三、民营医疗产业迅速发展
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达45.7万所,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47.9%,床位数占全国总数的9.7%,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41.7%和40.5%。
近年来,随着我国引导社会办医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大,社会办医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同时也显现出发展路径不明晰、管理模式不完善等问题。
目前,社会办医存在规划缺失、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等方面的政策困难,多数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不在一个发展平台上。
这一系列困难直接反映出的问题就是社会办医‘生存’与‘公益性’的博弈。社会办医是否稳定、可持续,关键是如何平衡‘赚钱’与‘让利’。
如果社会办医过于注重“赚钱”,就容易导致夸大宣传、过度医疗和“公益性”缺失等问题;如果一味地“让利”,其运转资金就会出现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营和发展。
社会办医在扩展筹资渠道、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医疗安全和效果,让患者真正从社会办医中得到实惠。”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夏宁建议,鼓励社会办医应该突出重点,可优先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
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扶持社会办医,特别是在机构规划、建设、税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像涵养水源一样给社会办医创造一个积累的空间和‘公平’的生存环境”。
各地政府应统一管理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审批、调整、监督、评价等,确保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平等健康发展。
四、中国民营医疗市场发生三大转变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中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一直处于畸形的环境和畸形的思路中。在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经历了几次大的整顿和舆论洗礼之后,民营医疗行业板块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也是市场发展的规律所致。主要有三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从原来的经营导向转向品牌导向,民营医疗的经营是这个行业的独门绝技,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精华所在;第二个变化是从规模增长转向价值增长;第三个变化是从彼此模仿转向创建模式。
近几年,中国民营医院得到了较大发展,民营医院在心外、眼科、男科、医学美容、特需服务等方面逐步崭露出优势。目前,中国民营医疗机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市场规模不断被扩大,在服务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也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优势。与此同时,民营医疗机构在专业化方面成绩尤为突出,近两年表现突出的如口腔医院、女子医院等,民营医院开始了向?高、精、尖?转型,以高科技带动利润的增长。
境内外民营资本投资我国医疗行业已成火热趋势,根据全球的经验,民营资本越是积极参与,越能支持公开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行,对于国家而言,改善了民众的医疗卫生条件,民众有更好的就医环境;而医疗体系的稳步运行,可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可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从而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民众、医疗单位、风投等各方的利益均得到满足,是共嬴的结果。
国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已发布。意见指出,将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规范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在执业环境上,如医保纳入、职称考评等,对社会办的医疗机构给予与公立医院一样的待遇,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这让民营医疗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好的公平竞争平台,同时为民营医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民营医疗行业面临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民营医疗床位数和服务量倍增:2011年民营医院床位占总床位数的8.9%,比2010年占比提升1.09个PP;民营医院诊疗人数占医院总诊疗人数的9.3%,比2010年占比提升1个PP。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需达到总量的20%左右,即实现“四年倍增”。预计未来3年民营医疗资本有望享受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和政策绿灯。
鼓励私人诊所和特色专科业务,明确鼓励第三方诊断业务发展。私人诊所和专科医院的设立,将极大促进诊断外包业务。以美国为例,私人诊所由于设备投入有限,样本量较小且成本控制严格是第三方诊断机构最大的客户群体。在美国,私人诊所就诊人次占整体医疗需求的79.7%,而私人诊所有88%的临床检验需求被外包。国内私人诊所的快速发展有望推动我国诊断外包市场的放量。
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具备先发优势,医院建设和管理运营经验丰富的民营资本将成为政策最大受益者。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国民营医院总数也达到了8947家,一年内增加了超过1500家民营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比重也已达到40%,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提高了5个百分点,可见目前国家对民营医院的鼓励政策正在落地,预计未来配套的实质性鼓励政策也有望出台。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站)、老年病和慢性病诊疗机构等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可能成为未来十年的热点。老龄化已逐渐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预计2015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多,占比达14.8%,虽然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没有相关标的,但看好老龄化进程加快趋势下的养老医疗需求增长以及在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制推行下的民营康复医疗市场。
5.1融资能力成致命瓶颈
目前,民营医院的融资渠道相当单一,绝大部分还是自筹或通过其他途径向银行贷款。由于中小型医院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较少,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医院又达不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要求,从而也难于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而上市融资由于门槛高,而民营医院的“次国民待遇”让他们很难直接进入。此外,浙江、广东等地医院自发形成了一种医院隐形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成员医院可以相互拆借,到期归还本息。近年来,少数实力雄厚的民营医院,要么到香港和美国的金融市场融资,要么用买壳上市的方式“曲线救国”。但这毕竟只有极少数的医院可以做到,对大多数医院而言,仍然需要有更简便快捷的融资渠道。
民营医院在解决了生存危机之后,要想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更大。这时,由于融资渠道的不畅通,很多项目不得不延后甚至是放弃。
5.2软环境亟需完善
长期以来,涉及民营医院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尽管从总体上说,近年来政府对发展民营医院的政策和制度已经大大改善,但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各种偏见根深蒂固,因此,民营医院竞争力的提升还必然会经常受到来自于政策面和制度面的种种歧视。政策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地区民营医院竞争力的差异。浙江民营医院发展快、竞争力高,主要原因是该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进行了创新,而湖北、四川和吉林民营医院发展之所以落后,也同样是因为在政策和制度创新方面落后于浙江。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